智利

智利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hile,英语:Republic of Chile),简称智利(英语:Chile),位于南美洲西南部,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北绵延超过4300千米,东西平均宽度为175千米,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复活节岛以及萨拉斯戈麦斯岛、德斯文图拉达斯岛也属智利,国土总面积75671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智利全国总人口1996万,首都圣地亚哥,全国共分为16个大区,下设56个省和346个市,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麓,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其气候具有多样性,北部是常年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公认最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便位于此处,中部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和寒带草原气候。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智利的动植物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同时智利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硝石铜矿,其铜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

智利的原住民是美洲原住民。15世纪时期,其北部为印加帝国统领,中部为马普切人控制,南部则为阿劳坎人所控制。主要以农业生产和渔猎等为生。1535年,西班牙人开始入侵智利,1541年,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智利爆发独立战争,圣地亚哥的土生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权,成立独立政府。1814年,秘鲁总督派兵前来恢复殖民统治。此后,智利人民起义不断,并在贝尔纳多·里克尔梅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马丁·马托拉斯的领导下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成立智利共和国。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智利共和国的政局在保守与自由派之间摇摆,并由议会制向总统制转变。1970年社会党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组成“人民团结阵线”政府。随后,智利军人发动政变上台执政,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任总统。1990年军政府向艾尔文政府交权,从而恢复了中断16年之久的代议制民主制度。1998年,智利“民主过渡”进程基本完成。2019年首都圣地亚哥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2022年,智利选出该国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元首加夫列尔·加夫列尔·博里奇

智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其经济主要由服务业、工业和农业三个部分组成。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该国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主要出口产品有铜、水果、海产品和红酒等。2022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301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03美元,被世界银行视为 "高收入经济体"。2021年,智利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3.28:31.75:54.65。2021年,智利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55,位居全球第42位,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

智利文化集成了欧洲移民传统,融合美洲原住民风俗,吸收北美潮流,因此智利文化既有别于世界各文化,又有相似之处。截至2023年12月,智利已有奇洛埃教堂、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等7处世界遗产,全部为文化遗产;奇诺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玻利维亚秘鲁联合申报的艾马拉社群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保护项目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项目”,钦查马利和圣克鲁斯德库卡陶器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利是联合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和太平洋联盟的创始成员国,并于2010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11年,智利再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三年。智利曾于2013年当选为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一,智利同时还是南方共同市场准成员及国际经济问题和西半球自由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名称

“智利”一词的来源说法众多,说法之一相传是由美洲原住民克丘亚语“奇里”(即“寒冷”之意)衍化而来的。相传西班牙人于16世纪初到智利南部时,正值隆冬季节,到处听到克丘亚人说“奇里!奇里!”,便误以为此地名叫奇里。于是他们就称这里为“奇里”,后来逐渐演变为“智利”。

“智利”一词的另一起源来自于当地原住民马普切人模仿当地一种名为“trile”的鸟类叫声的拟声词“cheele-cheele”。同时还有其他理论认为,“智利”一词的起源还可能来自印加人的词汇,意思是“地球的尽头”或“普通海鸥”。

西班牙征服者从印加帝国人那里听说了“智利”(Chili)这个名字,1535-1536 年迭戈·德·阿尔马格罗的西班牙探险队从秘鲁南下时,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称当地印加人为 "辣椒人"(men of Chilli)。阿尔马格罗 (Diego de Almagro)最终使这个名字普及开来。而在20世纪前,“智利”在英文中的拼写为“Chili”,20世纪初才改为“Chile”。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早在1.85万年前,智利蒙特贝尔德(Monte Verde)山谷地区就已经有人类零星活动的踪迹。大约一万年前,迁徙的美洲原住民在今天的智利肥沃的山谷和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前西班牙时期的智利是十几个不同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的家园。目前流行的理论认为,人类最初到达智利大陆是沿着太平洋海岸向南快速扩张,早于克洛维斯文化,甚至是跨太平洋迁徙。这些理论得到了比克洛维斯遗址早数千年的蒙特维德考古遗址发现的支持。智利早期人类居住地的具体遗址包括米洛顿洞穴(Cueva del Milodon)和帕里艾克火山口(Pali Aike Crater)的熔岩洞。

尽管智利土著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仍可将其分为三大文化群体:北方人,他们发展了丰富的手工艺品,并受到前印加文化的影响;阿劳科文化,他们居住在乔阿帕河奇洛埃岛之间的地区,主要以农业为生;巴塔哥尼亚文化,由不同的游牧部落组成,他们以捕鱼和狩猎为生。这一段时间内,没有文明占据统治地位。

阿劳科是一个由狩猎者、采集者和农民组成的分散社会,是智利最大的美洲原住民群体。他们是流动人口,与其他土著群体进行贸易和战争,居住在分散的家庭群和小村庄中。在后来的智利中部地区,阿劳科人开始定居并使用灌溉系统。南部的阿劳坎人则将刀耕火种与狩猎相结合。在三个阿劳坎人群体中,对夺取其领土的企图进行最激烈抵抗的是马普切人,意为 "土地之民"。

印加帝国曾短暂地将帝国版图扩展到现在的智利北部,他们在那里向渔民和绿洲农民收取贡品,但未能在该地区建立强大的文化存在。印加人在 1460 年和 1491 年两次试图征服智利,他们在智利中央山谷建立了要塞,但未能在该地区建立殖民地。马普切人与萨帕-图帕克印加人尤潘基(Sapa Tupac Inca Yupanqui,约 1471-1493 年)及其军队作战。这场为期三天的血腥对峙被称为 "毛勒河战役",其结果是印加人对智利领土的征服在毛勒河结束,毛勒河随后成为印加帝国和马普切人土地的分界线,直到西班牙人的到来。

西班牙殖民时期

第一个发现智利领土的欧洲人是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他于1520年11月1日横渡麦哲伦海峡。但智利发现者的称号通常被授予迭戈德阿尔马格罗(Diego de Almagro)。阿尔马格罗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合伙人,接管了南部地区(新托莱多)。1537年,迭戈·德·阿尔马格罗组织了一次前往智利中部的探险,但并未有太多收获,贫瘠是该地区给阿尔马格罗留下的印象。随后阿尔马格罗返回秘鲁,后来在内战中被埃尔南多·皮萨罗击败后被绞死。

在这次初步探险之后,殖民当局对进一步探索现代智利兴趣不大。 然而,陆军上尉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认识到西班牙帝国向南扩张的可能性,并请求皮萨罗允许入侵和征服南部的土地。1541年2月12日,他率领数百名士兵征服了当地居民,建立了新埃斯特雷马杜拉圣地亚哥市,即现在的智利圣地亚哥。

瓦尔迪维亚在智利几乎没有发现黄金,但发现这片土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他继续对安第斯山脉西部地区的探索,建立了十多个城镇,并在当地实行“委托监护制度”(Encomienda)。瓦尔迪维亚成为智利殖民地的第一任总督。智利当地的马普切人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相当不满,并发起了被称为“阿劳科战争”的抵抗战争。瓦尔迪维亚在图卡佩尔战役中被年轻的马普切托基(战争领袖)劳塔罗击败并杀死。

西班牙人从未征服过马普切人的领土。各种军事和和平征服尝试都失败了。 1598年的大起义占领了比奥比奥河以南的整个智利殖民地,除了奇洛埃(和几十年后重建为堡垒的瓦尔迪维亚),比奥比奥河成为马普切土地和西班牙领土之间的边界。该线以北的城市发展缓慢,智利最终成为秘鲁总督辖区的重要食物来源地

智利殖民地的总督受秘鲁总督的管辖,并通过他受西班牙国王及其官僚机构的管辖。被称为“cabildos”的镇议会对总督负责,控制着地方政府,其中最重要的是圣地亚哥,从1609 年到殖民统治结束,皇家上诉法院 (Real Audiencia) 成为圣地亚哥的所在地。 在其大部分殖民历史中,智利是西班牙王室最不富裕的领土。直到18世纪,随着西班牙波旁王朝改革的影响以及边境局势的稳定,智利经济和人口才开始稳定增长。在殖民统治的头50年内,智利的美洲原住民减少了一半。虽然西班牙殖民者对智利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但直至17世纪末,智利的经济还很落后,首府圣地亚哥还只有8000居民。

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在智利没有发现重要的金矿,银和其他贵金属矿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多。虽然在智利北方有丰富的铜矿,且容易开采,但在殖民初期,开采量很小,并没有引起西班牙人的注意。

独立斗争时期(1810年至1818年)

智利独立斗争催化剂之一是1808年西班牙查理四世和费迪南七世的退位,法国君主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取而代之,导致智利都督府(Captaincy General of Chile)局势动荡。智利是西班牙帝国较不繁荣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面临着内部问题,因为智利都督府的总督去世了,所以该地区由临时摄政王领导,然后由最高级军官弗朗西斯科-加西亚-卡拉斯科准将接任。尽管当时智利大部分地区都是狂热的保皇派,但国内的斗争最初是在主张从西班牙独立的智利革命派克里奥尔人和希望继续作为西班牙帝国一部分的保皇派克里奥尔人之间展开的。

智利的第一次自治实验,即“旧祖国”(Patria Vieja,1810-1814 年),由当时二十多岁的贵族何塞·卡雷拉(José Miguel Carrera)领导。受过军事教育的卡雷拉是一位粗暴的统治者,引起了广泛的反对,最终与主张完全智利独立的贝尔纳多-奥希金斯(Bernardo O'Higgins)领导的敌对派别展开克里奥尔人内战。在支持独立的人群中,保守派与自由派就法国革命思想在多大程度上融入这场运动展开了争论。最终来自秘鲁西班牙军队利用内讧于1814年重新征服了智利,并在10月12日的兰卡瓜战役中重新控制了智利。奥希金斯、卡雷拉和许多智利叛军逃往阿根廷

智利独立运动第二个阶段是1814年至1817年的收复失地运动时期,当时西班牙试图重新在智利实行专制统治。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智利人被亲西班牙派的严厉统治逼入叛军营地,以惩罚涉嫌叛乱的人。流亡阿根廷的奥·希金斯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领袖之一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马丁·马托拉斯合作。他们的联军在 1817 年对安第斯山脉的大胆进攻中解放了智利,并于2月12日在查卡布科战役中击败了西班牙人。1818年4月5日,圣马丁在迈普战役中击败了智利本土最后一支西班牙大军,智利正式获得独立。

共和国时期(1818年至1891年)

宪政时代(1818年–1830年)

1817年至1823年,贝尔纳多·里克尔梅(Bernardo O'Higgins)作为最高长官统治智利。他因击败保皇党人和创办学校而赢得了赞誉,但内乱仍在继续。奥希金斯的独裁主义疏远了自由派和外省人,他的反教会主义疏远了保守派和教会,他提出的土地保有制度改革则疏远了地主。1818年,他曾试图制定一部宪法,使其政府合法化,但未能如愿,他为新政府提供稳定资金的努力也失败了。奥希金斯的独裁行为在各省引起了反抗。1821年,卡雷拉在门多萨被阿根廷政权处死,他的两个兄弟也在三年前被处死。

虽然贝尔纳多·里克尔梅遭到许多自由派人士的反对,但他的自由主义信仰激怒了罗马天主教会。他保留了天主教作为官方国教的地位,但试图遏制教会的政治权力,鼓励宗教宽容,以此吸引新教移民和商人。与教会一样,土地贵族也感受到了奥希金斯的威胁,他们对奥希金斯试图取消贵族爵位,更重要的是取消继承遗产的做法深恶痛绝。

奥希金斯的反对者也不赞成他将智利的资源转用于帮助圣马丁解放秘鲁。奥希金斯坚持支持这场战役,因为他意识到,只有将西班牙人从帝国的安第斯山脉核心地区击溃,智利的独立才会有保障。然而,在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中,来自北部和南部省份的军队迫使贝尔纳多·里克尔梅辞职。怀恨在心的奥希金斯前往秘鲁,并于1842年在那里去世。

1823年奥希金斯流亡国外后,国内冲突仍在继续,主要集中在反教会主义和地区主义问题上。总统和宪法在19世纪20年代迅速兴衰。内战对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了有害影响,促使保守派在1830年夺取了国家控制权。

在大多数智利上层人士的心目中,19世纪20年代末的流血和混乱是自由主义联邦制的缺陷造成的,而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自由主义和联邦制一直比保守主义占优势。政治阵营被奥希金斯、卡雷拉、自由派皮皮奥洛斯和保守派佩卢科内斯的支持者所分裂,最后两个主要运动占了上风,并吸收了其他运动。1823年,皮皮奥罗人废除了奴隶制,这被认为是皮皮奥罗人为数不多的持久成就之一。一位来自南方的皮皮奥罗领导人拉蒙·弗莱雷(Ramón Freire)曾多次担任总统(1823-1827年、1828年、1829年和1830年),但都未能维持其权威。1827年5月至1831年9月,除弗莱雷短暂干预外,总统职位一直由弗莱雷的前副总统弗朗西斯科·平托(Francisco Antonio Pinto)担任。

1828年8月,也就是阿尼瓦尔·加蒙迪亚上任的第一年,智利放弃了昙花一现的联邦制,建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单一制政府。平托在1828年通过了一部适度自由的宪法,从而疏远了联邦主义者和自由派。他还废除了长子继承制(mayorazgo),激怒了旧贵族,他的反教权主义也引起了公众的骚动。1830年4月17日,自由派军队在利尔凯战役中战败,保罗·弗莱雷贝尔纳多·里克尔梅一样流亡秘鲁

保守时代 (1831年至1861年)

迭戈·波塔莱斯虽然从未担任过总统,但从1830年到1837年,他在内阁和幕后主导了智利的政治。他建立了"专制共和国",将权力集中于国家政府。他的政治纲领得到了商人、大地主、外国资本家、教会和军队的支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相互促进,因为波塔莱斯通过自由贸易鼓励经济增长,并使政府财政井然有序。波塔莱斯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他说他相信神职人员,但不相信雅威。他意识到罗马天主教会作为忠诚、合法性、社会控制和稳定堡垒的重要性,殖民时期就是如此。他废除了威胁教会特权和财产的自由党改革。

1833年的《智利宪法》将"波塔利安国家"制度化。作为拉丁美洲有史以来最持久的宪章之一,波尔塔利安宪法一直持续到1925年。宪法将权力集中在国家政府,更确切地说,集中在由极少数人选举产生的总统手中。行政长官可以连任两届,任期五年,然后挑选继任者。虽然国会拥有很大的预算权,但它的权力被总统架空,总统任命省级官员。宪法还设立了独立的司法机构,保障长子继承制,并将天主教定为国教。总之,它在共和制的外衣下建立了专制制度。

波塔莱斯还通过行使独裁权力、审查新闻和操纵选举来实现他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智利武装部队一直在南部边境进行小规模战斗和防御行动,尽管有些部队在1851年和1859年卷入了国内冲突,但并没有插手政治。

华金·普列托将军于1831年-1841年担任智利总统,其执政期间,智利颁布了1833年宪法,实现了政府财政的稳定,击败各省对中央权力的挑战以及战胜秘鲁·玻利维亚联盟。在普列托和他的两位继任者担任总统期间,智利通过建设港口、铁路和电报线路实现了现代化,其中一些线路是由美国企业家威廉·惠尔赖特(William Wheelwright)修建的。这些创新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

普列托和他的顾问波塔莱斯担心玻利维亚将军安德烈斯·德·圣克鲁斯(Andrés de Santa Cruz)联合秘鲁对抗智利。这些顾虑加剧了殖民时期对秘鲁的敌意,现在又因关税和贷款纠纷而加剧。智利还想成为太平洋沿岸南美军事和商业霸主。1836年,圣克鲁斯将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合起来,成立了秘鲁·玻利维亚联盟,希望扩大对阿根廷和智利的控制。波塔莱斯促使国会向联盟宣战。1837年,波特莱斯被叛徒杀害。1839年,曼努埃尔·布尔内斯将军在永盖战役中击败了联盟。

在取得胜利后,布尔内斯于1841年当选总统。他连任两届总统(1841-1846年,1846-1851年)。他的政府主要致力于占领领土,尤其是麦哲伦海峡和阿劳卡尼亚地区。在此期间,委内瑞拉安德烈斯·贝略在知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其中最突出的是创建了圣地亚哥大学。但紧张的政治局势,包括自由派的叛乱,导致了1851年的智利内战。最终,保守派击败了自由派。

最后一任保守派总统是曼努埃尔·蒙特(Manuel Montt),他也连任了两届(1851-1856年,1856-1861年),但其糟糕的施政导致了1859年的自由派叛乱。1861年,何塞·华金·佩雷斯当选总统,自由派取得胜利。

自由派时代(1861年至1891年)

自由派发起的叛乱几乎没有为智利带来社会变革,19世纪的智利社会保留了殖民时期分层社会结构的精髓,受到家族政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极大影响。最终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总统府,但富裕的地主依然势力强大。

19世纪末,智利政府在占领阿劳卡尼亚期间持续镇压马普切人,从而巩固了其在南部的地位。1881年,智利与阿根廷签署了《1881年边界条约》,确认了智利对麦哲伦海峡的主权,但同时也让出了巴塔哥尼亚东部的全部领土,以及智利在殖民时期拥有的相当一部分领土。在与秘鲁玻利维亚的太平洋战争(1879-1883年)中,智利向北扩张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并获得了宝贵的硝酸盐矿藏。

19世纪70年代,随着几部法律的通过,教会在智利的影响力开始略微减弱,国家开始接管教会的一些旧职能,如出生和婚姻登记。1886年,何塞·曼努埃尔·巴尔马塞达(José Manuel Balmaceda)当选总统。他的经济政策明显改变了现有的自由主义政策。他开始违反宪法,并慢慢开始建立独裁统治。国会决定罢免巴尔马塞达,但他拒绝下台。豪尔赫·蒙特(Jorge Montt)等人指挥了一场针对巴尔马塞达的武装冲突,这场冲突很快演变成了1891年的智利内战。巴尔马塞达战败后逃往阿根廷大使馆,并在那里自杀身亡。豪尔赫-蒙特成为新总统。

与此同时,1888年9月9日,智利政府与复活节岛的居民签署协定,吞并复活节岛。在之后的一段长时间内,复活节岛被智利政府租给牧羊公司放牧。

议会制时期(1891年至1925年)

智利的议会时代始于内战结束后的1891年,直至1925年新宪法的制定。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伪议会”时期或“议会共和国”时期,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在内战期间何塞·曼努埃尔·巴尔马塞达总统战败后,根据对1833年宪法的解释建立了准议会制度。与 "真正的议会制 "相反,行政部门不受立法部门的制约,但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制衡被削弱。总统仍然是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和对政府的控制有所削弱。智利的议会时代一直持续到阿图罗·亚历山大里总统及其部长何塞·马扎起草的1925年宪法结束。

19世纪末期,智利和阿根廷比格尔海峡的边界问题产生了争端。比格尔海峡位于南美洲的南端,北岸是阿根廷的大火地岛,南岸是智利的纳瓦里诺岛,是沟通大西洋太平洋的一条狭窄的海道。阿根廷和智利在1810年独立后,于1881年签订边界条约,划定了海峡东口的边界,但没有确定海峡的边界和三个岛屿(皮克顿岛、伦诺克斯岛、努埃瓦岛)的归属。在两国就在海峡边界问题上发生争执后,1902年,两国在英国王室的仲裁下签订一般仲裁协定,但未能解决实质问题,直至1977年,该仲裁案才最终裁定。

总统制时期(1925年至1973年)

到20世纪20年代,智利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已经强大到足以选出一位改革派总统——阿图罗·亚历山德里亚·帕尔马(Arturo Alessandri Palma)。帕尔马吸引了那些认为社会问题应该得到解决的人,吸引了那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硝酸盐出口下降感到担忧的人,也吸引了那些对国会主导的总统感到厌倦的人。他承诺"以进化避免革命",开创了一种新的竞选风格,以华丽的演说和魅力直接吸引大众。1915年,他赢得了代表北部矿区的参议院席位,从此赢得了"塔拉帕卡雄狮"的美誉。

作为一个持不同政见的自由党人,亚历山大里在竞选总统时吸引了激进党人和民主党人的支持,组成了所谓的"自由联盟"。他得到了中产阶级、工人阶级以及外省精英的大力支持。学生和知识分子也拥护他的旗帜。同时,他向地主们保证,社会改革将仅限于城市。

帕尔马很快发现,他的领导努力会受到保守派国会的阻挠。与巴尔马塞达一样,他在1924年的国会选举中越过议员的头顶向选民发出呼吁,从而激怒了议员。在年轻军官的压力下,他的改革立法最终在国会获得通过。年轻军官厌倦了对军队的忽视、政治内斗、社会动荡和飞速的通货膨胀,而国会的保守派却使他们的计划受挫。

一场双重军事政变引发了政治上的巨大动荡,这种动荡一直持续到1932年。先是反对亚历山大里的军事右派分子于1924年9月夺取政权,然后是支持被赶下台总统的改革派于1925年1月掌权。1924年9月,年轻军官(主要是来自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中尉)的不满引发了军刀噪音(ruido de sables)事件,导致路易斯·阿尔塔米拉诺将军领导的九月军政府成立,帕尔马被流放。

然而,由于智利军队中的进步阶层担心保守派会复辟,1月份再次发生政变,最后成立了1月军政府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待亚历山大里的归来。一月军政府由卡洛斯·伊瓦涅斯·德尔·坎波(Carlos Ibáñezdel Campo)和马默杜克·格罗夫(Marmaduke Grove)两位上校领导。他们于当年3月让亚历山大里重返总统职位,并通过法令颁布了他承诺的改革措施。后者于3月重新掌权,1925年9月的全民公决批准了包含其改革建议的新宪法。

新宪法赋予总统更多权力。亚历山大里打破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建立了国家银行并征收税收。然而,社会不满情绪也遭到了镇压,导致了1925年3月的马鲁西亚大屠杀和随后的拉科鲁尼亚大屠杀。

在1924年至1932年的十届政府中,卡洛斯·伊瓦涅斯将军的政府执政时间最长,他在1925年短暂掌权,1927年至1931年再次掌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1932年恢复宪政后,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政党激进党。在接下来的20年里,该党成为联合政府的主要力量。

1938年9月5日,在极端保守的古斯塔沃·罗斯·圣玛丽亚(Gustavo Ross Santa María)、激进的人民阵线佩德罗·阿吉雷·塞尔达(Pedro Aguirre Cerda)和新成立的人民联盟候选人卡洛斯·伊瓦涅斯·德尔·坎波(Carlos Ibáñez del Campo)三方激烈的竞选活动中,发生了塞古罗奥布雷罗大屠杀。智利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支持9月4日宣布的伊巴涅斯的候选人资格。为了抢在罗斯之前取得胜利,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发动了一场政变,目的是推翻阿图罗·亚历山大里·帕尔马(Arturo Alessandri Palma)的右派政府,让伊巴涅斯上台执政。

在激进党执政期间(1932-1952年),国家加强了在经济中的作用。1952年,选民让卡洛斯·伊瓦涅斯·德尔·坎波继续执政6年。1958年,豪尔赫·亚历山大里(Jorge Alessandri)接替了伊瓦涅斯。

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人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Eduardo Frei Montalva)以绝对多数当选总统,开启了重大改革时期。在"自由革命"的口号下,弗雷政府开始实施影响深远的社会和经济计划,尤其是在教育、住房和土地改革方面,包括农业工人的农村工会化。

阿连德执政时期(1970年至1973年)

1970年,左派6个党组成人民团结阵线,支持社会党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总统。阿连德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其社会主义改革政策使许多产业(如铜矿)被国有化,阿连德支援在秘鲁发动军事革命的贝拉斯科政权,并与古巴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另一方面,担心智利成为西半球的第二个古巴的美国利用中情局支援其国内反对派,世界银行大幅度削减了给予智利政府的贷款。1972 年开始的,阿连德因撤出社会主义计划导致加剧经济萧条,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阿连德采取了包括冻结价格、增加工资和税收改革在内的措施,以增加消费支出并向下重新分配收入。 公私合作的公共工程项目帮助降低了失业率。铜、煤、铁、硝酸盐和钢铁行业的许多企业被征用、国有化或受到国家干预。在阿连德政府执政的第一年,工业产值大幅增长,失业率下降。1973年,基督教民主党撤回对阿连德总统的支持。阿连德的纲领包括促进工人利益,以 "社会主义合法性 "取代司法系统,银行国有化并迫使其他银行破产,以及加强被称为 MIR 的 "人民地方武装"。在前总统弗雷(Frei)的领导下,人民团结党的纲领还要求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将智利的主要铜矿国有化。国会一致通过了这一措施。而 理查德-尼克松政府在智利组织并安插了秘密特工,以迅速颠覆阿连德政府。 此外,美国的金融压力也限制了对智利的国际经济信贷。阿连德的公共开支主要靠印钞票和商业银行的不良信用评级来筹集资金,这也加剧了经济问题。与此同时,反对派媒体、政客、商业公会和其他组织帮助加速了这一场破坏国内政治和经济稳定的运动,其中一些运动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到1973年初,通货膨胀已经失控。

皮诺切特执政时期(1973年至1989年)

1973年9月11日军人发动政变,武装轰炸总统府,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自杀身亡。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对智利进行了长达16年的军政府统治。

皮诺切特执政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和宵禁,终止实施宪法,解散议会,禁止政党活动,限制集会与新闻自由,并对持不同政见者严加镇压。据不完全统计,智利全国先后有13万人被捕,6.5万名政治犯失踪,上万人流亡国外。1980年智利颁布新宪法,规定皮诺切特执政到1988年,届时举行公民投票,如获得多数支持,可继续执政到1997年;如得不到多数支持,则将于1989年12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选出新一任智利总统和新一届智利议会

智利军政府执政期间,启用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治理国家经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这些经济学家不仅全面否定了人民团结政府的经济政策,而且抛弃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模式;主张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的积极性,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于是,军政府率先在拉丁美洲进行经济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私有化政策、降低关税、吸引外资、实行对外开放、解散左派工会组织等。

军政府的经济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在执行中往往顾此失彼,经济运行几度大起大落。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1982年,智利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复发,失业率高达30%,是政变前10倍,大量国家资产被卖给外国资本家换取美元,但政府仍然积累高达140亿美元债务。皮诺切特不得不重新将很多企业收归国有,取消了新自由主义政策。此后,智利才走上经济稳定增长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转而强调资产阶级多元化民主的价值观,拉丁美洲地区出现了一股民主化的潮流。许多国家当政的军人“还政于民”,维持军人统治的只剩下智利和巴拉圭等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智利人民群众要求恢复国内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反政府的斗争不断深入,军政府在国内外的处境日益孤立。进入80年代后,智利各党派积极消除积怨,在反对军政府的旗帜下团结起来。1983年8月,基民党、社会民主党、激进党和社会党等党派成立了民主联盟,发表《民主宣言》,动员智利各阶层人民为争取恢复民主制度而斗争。1985年,包括全国绝大多数反对党在内的11个政党第一次采取联合行动,签署了“全国协议”,要求军政府取消非常状态,恢复政党活动和制定选举法。

在智利民主化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欧美国家也逐渐转变对智利军政府的态度。1983年9月,智利军政府举行纪念政变10周年大会时,法国、德国英国等10个欧洲国家的使节拒绝出席。

在智利人民争取民主斗争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不得不做出加速国内“民主化进程”的姿态。他在1986年底发表的除夕文告中,宣布允许大部分政治流亡者回国,取消国内戒严状态;1987年1月,下令释放大批政治犯,3月又宣布开放党禁,恢复中断了13年的政党活动,但仍禁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活动。

1988年10月举行全国公民投票前,军政府宣布皮诺切特是唯一的总统候选人。智利反对派原想抵制公民投票,但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采取动员群众投反对票的策略。包括基民党和共产党在内的16个政党组成了“争取投反对票全国指挥部”,提出二十一条纲领,为协调各反对党的行动提供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保证。

在投票前夕,反对党组织了全国“希望大进军”,在首都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集会,显示了反对派的强大力量。在反对派和军政府的紧张角逐中,迎来了10月5日的公民投票。智利750万选民在全国2万多个投票站参加投票。世界各国约200多名议员实地观察了投票情况。10月6日投票结果揭晓,有54.68%的人反对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继续执政,而赞成票为43.04%。皮诺切特接受了表决结果,直到1998年,他将继续担任陆军总司令。在1989年12月举行的大选中,基民党领导人帕特里西奥·艾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执政4年。

20世纪末至今(1989年——)

1989年智利举行自由选举,基督教民主党人帕特里西奥·阿索卡尔被选为总统,1990年3月11日就职,结束了皮诺切特17年的统治,但皮诺切特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中间偏左联盟开始执政至2010年。虽然中间偏左联盟胜出总统选举并连续执政,但因国会缺乏绝对多数的支持,因此需要和右派反对党合作。1994至2000年间基督教民主党人爱德华多·弗雷当选总统。2000年起社会民主党人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当选总统。2006年1月15日,前国防部长、单亲妈妈蜜雪儿·巴舍莱在选举中获胜,当选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2010年1月11日,智利正式签署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协定,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国,也是南美洲首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2010年1月17日,智利反对派联盟“争取变革联盟”候选人塞瓦斯蒂安·皮涅拉以52%的得票率当选,成为智利52年来首位通过投票当选总统的右派党派总统。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智利南部的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规模8.8地震。地震在智利全国造成至少750人死亡,2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灾区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严重。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大区的圣何塞铜金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地下700米处,69天后的10月13日这些矿工被成功救出,引发全球媒体关注。

2014年3月11日,蜜雪儿·巴舍莱再次就任智利总统中间偏左联盟再次执政。

2017年12月17日晚,智利选举服务局宣布,根据对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99.62%选票的统计,前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获得54.57%的选票,当选下任智利总统。此次选举是自1990年智利军政府“还政于民”以来举行的第七次总统选举。新总统于2018年3月11日就职。

2019年10月18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成千上万智利民众走上街头,起因为地铁涨价;10月19日,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Sebastian Piñera)宣布多地进入紧急状态,限制民众外出。此后一段时间,抗议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并持续到2020年3月,严重冲击了智利社会秩序和民生。

2022年3月11日,加夫列尔·博里奇以35岁之龄就任智利总统,成为智利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元首。中间偏左联盟再次执政。2022年10月11日,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成员,2023年1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位于南纬17°30'至56°30',西经66°20'至80°40'之间,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南北绵延超过4300千米,东西平均宽度为175千米,仅为国土长度的二十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也是纵向跨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土总面积约75.67万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373平方千米)。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复活节岛以及萨拉斯戈麦斯岛、德斯文图拉达斯岛也属智利。由于智利本土和复活节岛之间的距离遥远,因此智利全国使用4种不同的UTC时间:智利本土使用UTC-4时间,夏季则使用夏时制为UTC-3时间;复活节岛使用UTC-6时间,夏季则使用夏时制为UTC-5时间。

气候

智利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的多样性。智利位于南半球,其夏季自12月至次年3月,秋季自3月至6月,冬季自6月至9月,而春季则自9月至12月。智利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正相反。北半球的春夏秋冬是智利的秋冬春夏。由于受纬度、洪堡特洋流、季风以及安第斯山脉的影响,智利气候多变。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地、高原山地与内陆谷地的气候各有特点。

智利的地形、地貌特征东西向不同,气候则是南北向变化相异。总的来说,智利大部分地区是海洋性气候。但由于其国土狭长,所以,智利各季节的气温是从北向南稳定的下降,而雨量因受地形、地貌和海洋的影响,则完全相反,而是由北向南逐渐上升。沿海各地的雨量又多于相同纬度的内地。根据地貌和气候的特点,人们通常把智利从北至南分为3种类型的自然气候。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南纬17°5’~30°)、地中海气候(南纬30°~37°5')、温带阔叶林气候(南纬37°5’~41°5')。

智利北部地区的托科皮利亚和安托法加斯塔两省大部分是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旱极”。智利北部沿海地区的相对湿度高于内地,温度的季节差和日差都比较小。

智利瓦斯科省的南部和埃尔基省,以及利马里省的北部,是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地带。降雨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特别是沿海地区。这里冬季雨期很短,雨量也很少,年平均降雨量为25~400毫米之间,仅可维持荒地上灌木丛林的生长。夏季平均温度20℃,冬季平均温度为12℃。从阿空加瓜谷地到马乌莱河,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冷而多雨,春秋两季温和,夏季热而干燥。年平均温度14℃,平均降雨量为500~1000毫米。

从地中海气候区往南是温带阔叶林气候。这一地区包括特木科瓦尔迪维亚等省。气候特点是多雨,终日细雨绵绵。自北往南雨量逐渐增多,风力逐渐增大,气温逐渐降低。其中某些地段的降雨量是地中海气候区的3~8倍,而雨季的时间也多了一个多月。该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5℃,降雨量可达1000~4000毫米。

地质

智利的地质特征是与俯冲相关的过程,例如火山作用、地震和造山运动。智利的地质成分是在古生代时期聚集的,当时智利位于冈瓦纳超大陆的西南边缘。侏罗纪时期,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引发了持续的构造和造山运动,称为安第斯造山运动。新生代晚期,智利与南极洲牢固分离,安第斯山脉经历了显著的隆升,伴随着气候变冷和冰河时代的开始。 俯冲作用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智利的四大地貌结构:安第斯山脉、中洼地、海岸山脉和近海的秘鲁-智利海沟。智利由于大陆边缘活跃,拥有许多火山。该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受到纳斯卡和南极板块应变或浅层走滑断层引发的地震的影响。智利北部的矿产资源是主要经济资源,也是铜、锂和的主要生产地。这些矿床大部分是由岩浆热液活动产生的,形成这些矿床所需的水来自安第斯山脉下方俯冲的洋壳板。 智利的复活节岛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纳斯卡板块向东移动的火山热点岛屿。智利南极地区的地质与智利大陆有许多相似之处。

地形地貌

智利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0%。智利国土由南北走向的三个大致平行的地带构成,因此,整个智利有三种地貌结构:东部是安第斯山脉,其高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是低矮断续的海岸山脉;中部是这两道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这三个地形带不仅各具特色,而且每个地形带的不同地段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别。

智利北部境内的安第斯山脉,是秘鲁——玻利维亚的普那高地冻原的延续,海拔在3600米以上,周围耸立着一些海拔6000米乃至更高的山峰。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间则是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智利全国最高点。

智利西部海岸山脉纵贯于从北部边境到南方奇洛埃岛之间的太平洋沿岸,起伏伸展约960千米。智利许多大小港口和城市,就坐落在太平洋沿岸山脉被海水浸蚀的阶梯上,如皮萨瓜、伊基克、托科皮利亚、梅希略内斯、安托法加斯塔塔尔塔尔等。自科皮亚波起,海岸山脉渐渐演变成为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高原,但至莱布半岛又升高到海拔1500米,最后伸入太平洋,形成奇洛埃岛、乔诺斯群岛及其他无数小岛。

智利的第三个地貌区是夹于东部安第斯山脉和西部海岸山脉之间的中央冲积盆地,其平均海拔从东向西倾斜,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北部阿萨帕河河谷与科皮亚波河河谷之间,是一片广阔的沙漠地带和一些宽约80千米、海拔600米的干燥盆地。智利中部在两大山脉之间,是阿空加瓜谷地和马波乔谷地,也称中央谷地,在10个省的土地上延伸,几乎覆盖了智利国家一半的土地。

奇洛埃岛是智利最大的岛屿,面积8394平方千米,主要为丘陵地形,西部较高,最高山峰海拔892米;大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约三分之二属智利,三分之一属阿根廷,主岛略呈三角形,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约甘山2469米。

复活节岛外形是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23千米,南北宽11千米,面积118平方千米。全岛由火山凝灰岩构成,现在仍有好几座火山,地面崎岖不平,土地贫瘠。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智利境内的河流均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河道短促,水流湍急,绝大部分不宜通航,其中独流入海的有30条。

智利北部的洛阿河(Río Loa),位于南纬21°~23°之间,发源于安托法加斯塔省内的安第斯山脉深处,全长440千米,是智利境内最长的河流。它先由北向南流,而后向西呈一弧形再流向北,流经阿塔卡马沙漠,再向西穿过海岸山脉,注入太平洋。其主要支流有圣萨尔瓦多河、萨拉多河、圣佩德罗河。河水灌溉沿河绿洲,同时供给安托加法斯塔城居民饮用水。河的上游建有水电站,主要供附近铜矿和硝石矿区用电,不能通航。

智利中部地区的迈波河(Maipo River)横贯圣地亚哥省东西,长250千米,其支流耶索河及科罗拉多河流至山谷后断流;另一支流马波乔河横穿圣地亚哥城。每年11月至下一年2月为迈波河的涨水期,河水可灌溉两岸农田20万公顷,同时也是首都圣地亚哥居民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智利南部地区的主要河流,是位于康塞普西翁省的比奥比奥河(Río Biobío),它把智利中央谷地分为景观不同的南北两部分。比奥比奥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加列图埃湖和伊卡尔马湖,向西北流经肥沃的中央谷地和海岸山脉的横向谷地,在康塞普西翁城附近注入阿劳科湾,全长386千米,是智利第二大河流。

湖泊

智利北部有若干咸水湖泊,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比奥比奥省河以南地区有一连串水色碧绿、风景如画的湖泊,自北向南散布在考廷和延基韦两省境内。其中较大的湖泊有延基韦湖和兰科湖,前者为智利第二大湖泊,面积878平方千米。海峡区的冰川湖泊星罗棋布,但湖面一般都很狭窄。其中卡雷拉将军湖是冰川沉积物形成的湖泊,面积1040平方千米,为智利最大的湖泊。

水利

智利较大的水力发电设施包括康弗伦水电项目、海格拉水电项目和查卡耶水电项目。

康弗伦水电于2010年投入运行,总装机157MW,位于智利第六大区庭格里卡河流域。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2.3万吨。

查卡耶水电项目位于智利第六大区卡查泊河流域,电站共安装2台立式混流式机组,总装机111MW,2011年投入运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智利农业用地面积156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1%,低于36.9%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农业用地0.828公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625公顷),可耕地面积121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1.6%, 低于10.8%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可耕地0.064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184公顷)的三分之一。

矿产资源

智利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硝石铜矿曾先后在智利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智利发现金矿,17世纪发现银矿,18世纪发现铜矿,此后智利矿业不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有锂、、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

智利是世界第一大铼生产国、第二大锂和钼生产国、第六大银生产国,在非金属矿产方面,智利在碘的生产中排名世界第一。 除上述矿产外,智利还有铁、煤、铅、锌、锰、水银和石油等矿藏。其中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尤其是铁矿石,其品位很高(含铁量在60%以上)。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铜储量为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智利的铜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带中,南北走向延续2000多千米,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脉向南延伸到中部圣地亚哥以南的海岸山脉,再向东延伸到接近阿根廷边界。矿带相当于智利领土长度的二分之一,位于秘鲁—智利—阿根廷安第斯斑岩铜矿带。智利共有矿床400多个,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矿床10多个,如世界驰名的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矿、厄尔特尼思特(El Teniente)矿、厄尔萨尔瓦多(El Salvador)矿、安迪纳(Andian)矿、埃斯贡地达(Escondida)矿、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矿等。矿床覆盖岩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好,易采易选。矿石含铜量较高,铜品位在0.55~5%之间,平均品位为0.94%。

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主要产在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自从发现硝石,这块荒漠就成为智利历史上最富庶的地区。智利的硝石矿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在沿海高原后面,秘鲁边界与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间,硝石矿带长750多千米,宽25~30千米。在离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着1~3米厚的硝石层。硝石是提炼氮、钾、钠、硫等肥料及的天然原料,也是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炼铜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铜的纯度提高。

智利锂矿储量约占世界总量17.8%。智利锂矿藏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塔拉帕卡, 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马等大区,共有约60个盐湖和咸水湖。阿塔卡马盐湖面积28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知名的最大盐湖,估计锂矿储量为4000万公吨,其余6600平方千米的盐湖面积从0.5平方千米至253平方千米不等,这些盐湖大部分没有进行系统的勘探。

水资源

智利有着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智利境内的河水和高山瀑布,为智利的电力工业提供了巨大的水力资源,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只占一小部分。智利的平均年降水量的长期深度为1522毫米/年(2020年),人均可再生水资源为51127立方米(2017年)。智利全国水电潜能高达1000万千瓦。智利电力构成中,34%为水电。

生物资源

智利的海岸线长达6435千米,其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拉丁美洲重要的渔业生产国,同时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三文鱼鳟鱼的主要生产国。。海域盛产种类繁多的鱼类、海藻、贝类、虾类等1016种。主要有鳀科沙丁鱼、三文鱼、鲣鱼、鳕鱼、比目鱼剑鱼、鳗鱼、鳟鱼、北方蓝鳍金枪鱼、章鱼、石斑鱼属、海蟹、对虾属、龙虾等。2018年,智利水产品总产量338.8万吨,居世界第11。

森林也是智利的重要财富,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智利是世界上森林分布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森林地带集中于比奥比奥河以南地区的南纬37°-44°之间,包括瓦尔迪维亚、奥索尔诺、延基韦、艾森和麦哲伦诸省,这一地区盛产温带林木,主要有智利柏、智利南美松、皮尔格松、智利罗汉松和辐射松等,大多属于硬质木。其中南美松和红橡木在世界享有盛名。

生物多样性

综述

智利拥有大约3万个物种,其中25%是特有种。该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总体而言,智利南部的生态条件较好,中部地区的情况较差。在智利北部地区,与矿业和农业相关的活动对河流、湖泊和沿海湿地的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智利的陆地生态系统经历了大量的原生森林覆盖减少,尤其是中部地区,年均减少率达到3.5%至4.5%。在过去的20年里,位于智利Maule(第七大区)和Bio Bio(第八大区)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覆盖减少了约26%。在智利中部地区的其他11个生态系统中,同期减少了10%至20%,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新的林业种植园。与此同时,人为生态系统已经占据了国土的12%,将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灌木丛、沙漠和草原转变为居住区、道路和生产用地。

在智利,可以找到 3000 多种不同的菌类,这一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智利气候的多样性。其中有一些菌类是智利特有的,例如在智利中部到巴塔哥尼亚的沿海硬叶林中都生长着一种名为“Mycena cyanocephala”的菌类;在智利比奥比奥省和洛斯拉戈斯之间,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名为“Entoloma necopinatum”的菌类;在智利毛莱地区到马加兰内斯(Magallanes)之间,分布有一种名为“Cortinarius magellanicus”的粉红色小蘑菇。

植物

智利的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56个目、181个科、837个属和约4295个物种。在科目众多的植物家族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茄科的属和物种数量较多。智利的土地根据纬度被划分为不同的植被区,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决定植被类型的关键因素。

智利北部的原生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阿塔卡马沙漠面积达 10.5 万平方千米, 由于"尼诺现象 "和洪堡洋流阿塔卡马沙漠,每十年都会有几次降雨,唤醒沙漠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约 200 种花卉。最先在沙漠中开花的品种是辉花(Leucocoryne)和小顶红(Rhodophiala bagnoldii)。

智利中部最重要的珍宝之一是智利酒棕榈(Jubaea chilensis),它打破了许多纪录,是地球上最南端、寿命最长的棕榈。它需要 60 年才能开花,寿命可达 1000 年。 它还拥有世界上最粗的树干,长达 1.3 米。

智利南部以其神奇的原生植物而闻名,如千年树龄的智利柏(Fitzroya cupressoides)树种,在当地人马普切人的语言中,"Alerce "意为 "祖父母"。  这是南美洲最高的本地树种,也是世界上第二长寿的树种,存活时间超过 4500 年。另一种在智利南部森林中占主导地位的长寿树种是智利南洋杉南洋杉属 araucana),即 Araucaria 或 Pehuén。这种智利松树是亚南极森林的特有树种,分布该国在多个国家公园中。

动物

智利的陆地哺乳动物物种相对有限,仅有103种,总的哺乳动物物种数量约为148种,其中包括18种特有的哺乳动物物种。海洋哺乳动物(如鲸目水獭亚科海狮海豚)和鸟类在智利西部太平洋漫长的海岸线上很容易见到。在智利的 600 多种脊椎动物中,只有 20 多种被认为是外来物种。著名的哺乳动物包括原驼(一种野生骆驼)、犰狳狐属负鼠。据报道,智利南部有世界上最小的鹿——普度鹿,以及类似负鼠的活化石南(monito del monte)。巴塔哥尼亚美洲狮(在北美被称为美洲狮或美洲狮)在智利各地都有分布,其数量因政府提供的保护而有所增长。

截至2012年,智利共有鸟类 530 种,其中包括 14 种特有物种(2 种在智利繁殖)、37 种全球濒危物种和 7 种引进物种。其中极度濒危物种包括阿根廷(Podiceps gallardoi)、暗腰圆尾(Pterodroma phaeopygia)、加岛信天翁(Phoebastria irrorata)等。

在智利野外,还有许多种非海洋软体动物。比如,智利本土的禾唇蜗牛科(Orthalicidae)包括29种马蹄螺属(Bostryx)和12种螺宾螺属(Plectostylus)的物种。该国海洋软体动物已经记录的有1070种,包括腹足类动物(如帽螺蜗牛海兔子)、瓣鳃纲动物(如丽文蛤牡蛎科青口贝扇贝)以及头足纲(如章鱼、鱿鱼和十腕总目)。

主要由于与世隔绝,复活节岛的物种种类不多。在陆地物种中,没有本土的哺乳动物。岛上有第一批波利尼西亚定居者引进的缅鼠(Rattus exulans),只有两种爬行纲:当地称为 moko Uru-Uru Kau 的哀鳞趾虎(Lepidodactylus lugubris)和称为 moko uri uri 的四脚蛇(Cryptoblepharus poecilopleurus paschalis)。岛上没有已知的蛇类物种。

自然保护地

智利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 140000 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 19%。在受保护陆地面积所占比例方面,智利在世界上排名第七,在美洲排名第三。从阿塔卡马沙漠到巴塔哥尼亚,全国共有 94 个保护区,其中包括 31 个国家公园、48 个国家保护区和 15 个国家纪念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全国范围内指定了 9 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百内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Torres del Paine)是智利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以科迪勒拉-德尔-佩恩山脉为中心,西与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国家公园接壤,北与阿根廷的洛斯冰川国家公园毗邻。该公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未受污染的地方之一,拥有山脉、冰川、湖泊和河流。托雷斯德尔潘恩国家公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游客不得偏离有明确标记的徒步路径,在这些路径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植物。

奇洛埃国家公园(Chiloé National Park)是智利的国家公园,位于该国中南部,由湖大区负责管辖,成立于1983年,面积431平方千米,是超过100种动物的栖息地

劳卡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Lauca)是智利的国家公园,位于该国北部,由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大区负责管辖,成立于1970年,面积1,379平方千米,是超过140种鸟类的栖息地。

自然灾害

由于智利位于南美洲太平洋板块纳斯卡板块交界处,使得该国成为世界上发生地震最频繁、烈度最高的国家,地球全部地震能量的1/4在这里释放。据统计,近500年来,智利曾发生过大约50次大地震和20次海啸。

1960年5月22日,智利南部瓦尔迪维亚发生9.5级地震,是有科学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地震引发海啸,波及菲律宾东部沿海。地震和海啸约造成2000人死亡,200万人受灾。2020年5月22日,智利各界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瓦尔迪维亚9.5级大地震60周年。

行政区划

政区详情

智利行政区划分为16个大区,每个大区下设若干个省和自治区。下面是智利16个大区的名称:智利全国分为16个大区(regiones)。每个大区都有一个区域首长(Intendant),由智利总统委任。大区之下为省份,全国共有56个省份(Provincia)和346个市(Comuna)。大区主席和省长由总统任命,市长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从前,大区名称的字首都有罗马数字,以示其区号。2018年2月颁布的《加强区域法》(第21074号法律)删除了该区号。

主要城市

全国约 8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其中 40% 居住在大圣地亚哥地区。根据 2002 年的人口普查,最大的城市群是大圣地亚哥地区(560 万人)、大康塞普西翁地区(86.1 万人)和大瓦尔帕莱索地区(82.4 万人)。

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德·智利(西班牙语:Santiago de Chile),是智利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685.69万,南美洲第五大城市。位于国境中部,坐落在马波乔河畔,东依安第斯山脉,西距瓦尔帕来索港约100千米。夏季干燥温和,冬季凉爽多雨雾,安第斯山终年积雪。圣地亚哥市所在的地区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并不太热,最热的1月份平均温度是20℃左右;冬天也不太冷,最冷的7月份平均温度也有8℃左右。

圣地亚哥是一个由多个市镇构成的城市,虽均属圣地亚哥首都大区管辖,严格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市政机构;大部分市镇位于圣地亚哥省境内,其中最核心的市镇亦称为“圣地亚哥”。圣地亚哥虽是智利首都,但智利国会却设于该市以西120千米的海滨城市瓦尔帕莱索。圣地亚哥是智利工业与金融中心,城市贡献了智利全国45%的GDP。海拔860米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山,也是首都公园,面积712公顷,山顶耸立圣母像,高14米,重36.5吨,是圣市的主要标志。郊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农牧业外,盛产葡萄、苹果等水果。圣市近年来发展迅速,面貌日益更新,但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也越见严重,冬季常被一层烟雾笼罩,空气污浊。

瓦尔帕莱索

南美洲太平洋东岸重要海港,智利阿空加瓜区(第五大区)和瓦尔帕莱索省首府。位于瓦尔帕莱索湾南岸,东南距圣地亚哥约130千米。人口80.3万(2010)。始建于1536年。瓦尔帕莱索在西班牙文中意思是“天堂谷地”。城市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城内的建筑、街道依然遗留着殖民时期的痕迹。在瓦市漫长的历史中也记载了许多痛苦的经历,特别是1905年的地震几乎将瓦市夷为平地这件事。瓦市屡遭海盗、风暴、大火、地震毁坏等灾害,现市区大多为1906年地震后重建;港湾开阔,筑有坚固的防波堤以及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智利最大贸易港,其中输入占全国进口总值的半数以上。工业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有纺织、金属加工、化工、炼油、制糖、服装、制革、油漆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为旅游胜地。有多所大学和博物馆。横贯安第斯山国际铁路的西部终端站,与首都电气火车相通。

瓦尔帕莱索市居民多为欧洲移民尤其是英德法意移民的后裔,城市同时也是智利议会、智利文化部和智利海军司令部的所在地。瓦市地理位置优越,是智利最早的贸易港口。巴拿马运河开通前,瓦市可与美国旧金山相媲美,有“智利门户”之称。目前,瓦市仍是智重要的港口之一,有2000多米长的停泊码头,年吞吐能力300多万吨,占全国吞吐能力的近四分之一。

康塞普西翁

康赛普西翁是智利比奥比奥大区的首府,大康赛普西翁地区的中心。始建于1550年。屡遭地震、海啸破坏,屡迁城址,1754年迁现址。周围农产丰富,水力资源充足。附近产煤,煤矿占全国的90%以上,为国家重要工商业中心之一。农业发达,是葡萄酒和谷物的贸易中心。工业有纺织、面粉、制革、玻璃、陶瓷、制糖、钢铁、造纸、炼油等。有铁路通圣地亚哥。设有康塞普西翁大学。交通十分便利。

政治

政体

智利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政府

总统是智利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负责国家行政管理。智利本届政府于2022年3月11日组成,共设24个部委。主要成员有:内政部长卡罗琳娜·托阿(Carolina Tohá,女),外交部长阿尔韦托·范克拉韦伦(Alberto van Klaveren),国防部长玛雅·费尔南德斯(Maya Fernández,女),财政部长马里奥·马塞尔(Mario Marcel),政府秘书部部长卡米拉·巴利霍(Camila Vallejo,女),经济部长尼古拉斯·格劳(Nicolás Grau)。

立法机构

国民议会(Congreso Nacional)实行参、众两院制。议会由直接选举的50名参议员、155名众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8年,每四年改选其中1/2;众议员任期4年。1973年军事政变后议会被解散,1990年3月11日恢复。现任参议长为胡安·安东尼奥·科洛马(Juan Antonio Coloma),众议长为里卡多·西富恩特斯(Ricardo Cifuentes),于2023年7月当选。主要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如下:

司法机构

智利司法独立。全国设最高法院、17个上诉法院和1个军事法庭。最高法院院长胡安·爱德华多·富恩特斯·贝尔马尔(Juan Eduardo Fuentes Belmar),2022年1月6日任职。1999年成立检察院,国家检察长为安赫尔·巴伦西亚(Ángel Valencia)。

宪法

根据智利现行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有权罢免军队的司令或警察的领导人。总统任期4年,不得连任。2005年修宪后,参众两院的所有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另外,宪法还规定智利是一个单一制总统制共和国;智利的主权属于人民;智利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智利的现行宪法于1980年9月11日颁布,由智利前领导人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领导的军政府制定。现行宪法于1981年3月11日生效,后经过1989年、1991年、1993年、2005年四次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005年修宪将总统任期改为4年,并取消了终身参议员和指定参议员制度。2019年,智各界就推动制定新宪法达成一致。2020年10月,智制宪公投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2022年9月,新宪法草案在公投中未获通过。12月,朝野各方经长时间协商就重启制宪进程达成一致。2023年5月,智利举行制宪委员会选举,并计划于年底再次举行新宪法公投。

政党

智利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分为新兴左派、中左翼和中右翼三大阵营。

1、新兴左翼执政联盟“尊严制宪”(Apruebo Dignidad, AD):由新兴左翼联盟“广泛阵线”和左翼联盟“尊严智利”组成,2020年,两大联盟宣布结盟参加2021年地方和制宪大会代表选举,并于2021年7月推选博里奇作为联盟唯一候选人参加大选。

(1)广泛阵线(Frente Amplio,FA):成立于2017年。现由社会融合党、民主革命党、团结运动等5个左翼政党和社会运动组成,主张社会公平,消除贫富分化,改善公共服务和战略行业国有化。

(2)尊严智利(Chile Digno,CD):成立于2017年。由智利共产党、地区主义社会绿党和人道主义行动党等组成。智利共产党(Partido Comunista,PC)成立于1912年。党员4.7万人。原名社会主义工人党,1922年改为现名。1970—1973年与社会党等联合执政。1979年提出“人民造反”路线,要求立即结束军政权。1983年同社会党阿尔梅达派等组成“人民民主运动”。1985年被宪法法庭宣布为非法。1990年10月恢复合法地位。2010年首次进入国会。现任党主席吉列尔莫·泰列尔(Guillermo Tellier),总书记劳塔罗·卡蒙娜(Lautaro Carmona)。

2、中右翼反对派联盟“智利我们行”(前身为“智利前进”):由民族革新党和独立民主联盟等组成。

(1)民族革新党(Renovación Nacional,RN):1987年2月由右派的民族联盟、独立民主联盟和全国劳动阵线合并而成。后独立民主联盟脱离该党。党员7.7万人。主张维护和发展西方文明和历史传统,建立“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社会。2018年,该党领袖皮涅拉当选总统。现任党主席弗朗西斯科·查万(Francisco Chahuán)。

(2)独立民主联盟(Unión Demócrata Independiente UDI):成立于1983年。党员8万。由独立人士和1979年成立的“新民主”组织组成。主张多元民主和权力下放,实施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现任党主席哈维尔·马卡亚(Javier Macaya)。

3、中左派阵营:曾由基督教民主党、社会党、争取民主党、社会民主激进党等中左翼政党组成“争取民主联盟”,2013年4月吸纳共产党等加入,成立“新多数联盟”,后于2018年解散。2021年大选期间,社会党、争取民主党、社会民主激进党等组成“民主社会主义联盟”。

(1)基督教民主党(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PDC):成立于1957年。党员10.8万。基督教民主党国际成员。主张实现真正的基督教主义,建立民主制度,尊重人权,与不同思想派别共处。该党在智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领导人艾尔文、弗雷先后担任后军政府时代第一、二任民选总统。现任党主席阿尔韦托·温杜拉加(Alberto Undurraga) 。

(2)社会党(Partido Socialista,PS):成立于1933年。党员约10.9万。智利议会第一大中左派政党。社会党国际成员。曾长期自称为马克思主义党,苏联解体后把党的发展目标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自由、民主、人道的社会。1970年至1973年与共产党等组成“人民团结”政府,该党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任总统。1979年发生分裂。1989年12月阿拉特和阿尔梅达两大派宣布联合。1989年、1993年和1999年与争取民主党、基民党等结盟参加大选获胜。现任党主席保利娜·沃达诺维奇·罗哈斯(Paulina Vodanovic Rojas)。

(3)争取民主党(Partido por la Democracia,PPD):成立于1987年。党员8.4万。社会党国际成员。其主张与社会党基本相同,但更为自由化。对内主张积极推动宪法改革,根除军政府建立的法制体系。对外主张以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和拉美主义原则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贸易和文化关系。2000年至2006年,党领袖里卡多·埃斯科瓦尔担任总统。现任党主席娜塔莉亚·皮耶尔真蒂利 (Natalia Piergentili)。

(4)社会民主激进党(Partido Radical Social Demócrata,PRSD):成立于1863年。党员约9万。社会党国际成员。其前身为激进党。1987年激进党内发生分裂,原副主席安塞尔莫·苏莱等另组社会民主激进党。1992年两党合并定为现名。其意识形态来源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和拉丁美洲改良主义,主张在人道主义原则基础上建立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现任党主席莱昂纳多·库维略斯·拉米雷斯(Leonardo Cubillos Ramírez)。

元首

智利总统是智利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负责政府行政和国家行政。智利宪法规定,智利总统必须年满35周岁,出生于本国,或父母、祖父母出生于智利而本人出生于海外。智利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不能连任,该国宪法不允许同一人“连续”担任两届总统,但对非连续的当选没有限制。

总统作为智利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拥有以下特殊职权:在内政方面,拥有行政权,按照宪法参与制定、批准和颁布法律;召集特别会议、例会和宣布闭会;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事先经议会授权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可以号召对被议会否决的法案进行全民公投; [1]任内有一次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但在众议院活动的最后一年不得行使这一权力;按宪法规定,总统可任命少数参议员,有权任命内阁部长、副部长、行政大区区长、省长和市长,有权任命驻外大使和公使、驻国际机构代表;在参议院同意下,总统有权任命共和国总审计长;根据最高法院和上诉法院建议,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和审判员,发布特赦令;主持与外国和国际机构缔结条约及协定;关注公共税收的收缴并依法确定投资和安排其他支出,有权在征得全体内阁部长同意后,批准未经法律授权的开支;国家各部部长是共和国总统在政府和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和下一级的合作者。

在军事方面,智利宪法规定,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通过各军种司令部和国防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总统领导国防委员会,同时担任国家安全问题的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一职,总统有权任免陆、海、空三军司令和警察部队司令,决定三军和警察部队军官的任免、晋升和退役;根据国家安全的需要,调遣、组织和部署陆、海、空军力量及宣布全国或局部地区处于非常状态;战时担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经法院批准并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听证后对外宣战。

政要

总统

智利现任总统为加夫列尔·加夫列尔·博里奇,博里奇1986年2月11日生于智利麦哲伦-南极洲大区首府蓬塔阿雷纳斯市。毕业于智利大学法学系。2012年任智利大学学生联合会主席,2014、2018年两度当选众议员。2021年12月当选总统,2022年3月11日就职。

内阁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化务实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捍卫民主和人权。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优先巩固和发展同拉丁美洲邻国和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的关系,积极推动拉美一体化,重视与美、欧的传统关系,积极拓展同亚太国家的关系。同世界上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智利重视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目前智已同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及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65个国家签署了27个自由贸易协定。

同秘鲁的关系

秘鲁和智利的矛盾由来已久,1883年秘智两国爆发太平洋战争后签署了《安孔条约》,后来又在1929年签署了《利马条约》,但两个条约都没有提及领海划分问题。根据两国海上边界线划分的不同主张,有约3.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存在争议。2006年初,智利政府宣布纠纷海域为智利所有,并写入宪法。2007年8月,秘鲁政府宣布通过有关秘智两国海疆划分概况图,也宣称对纠纷海域拥有主权。2009年3月秘鲁向海牙国际法庭提交了有关与智利的领海划界争端的备忘录,2014年,国际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将智利宣称为该国领海海疆的部分太平洋区域归还给秘鲁,从而结束了两国长达六年的领海边界划分争端。智利和秘鲁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也有一些合作,两国都是南美洲国家联盟(UNASUR)和太平洋联盟(Pacific Alliance)的成员。

同阿根廷的关系

智利和阿根廷之间的边境线是世界上第三长的边境线,全长 5300 千米,沿安第斯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巴塔哥尼亚的边界争端,两国关系一直很冷淡。尽管如此,智利和阿根廷之间从未发生过战争。近年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阿根廷和智利奉行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智利与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欧盟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且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阿根廷属于南方共同市场地区自由贸易区。

同玻利维亚的关系

自 19 世纪初独立以来,智利与玻利维亚之间的国际关系一直因阿塔卡马边界争端而紧张。1879年至1884年间,两国爆发在太平洋战争,玻利维亚战败,将该国海岸线割让给智利,成为一个内陆国家,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1978年,两国领土问题谈判失败,玻利维亚决定与智利断绝外交关系。然而,尽管关系紧张,智利和玻利维亚仍然签订了支持旅游和合作的经济条约;因此,两国之间的贸易并没有受到领土争端的影响。

同中国的关系

智利与中国于1970年12月15日建交。智利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建交50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高层交往频繁,在国际多边领域保持良好合作。智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2014年7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同南美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期间,在巴西利亚会见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2016年11月22日至23日,应智利共和国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赫里亚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智利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智经贸合作发展顺利,中国是智利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智利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第三大贸易伙伴和进口铜的最大来源国。中方对智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钢材、家电等,从智主要进口铜、铁矿砂、纸浆、鱼粉、水果、葡萄酒等。

同美国的关系

智美1823年建交。美国一直是智最主要的经贸伙伴和投资国之一。智民选政府执政后同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视对美关系为外交重点,美视智为在拉美优先合作伙伴之一,恢复给予智“普惠制”待遇,允许智利重新加入美海外投资保险体系,取消了禁止向智出口武器和提供军援的“肯尼迪修正案”。智美建有政治、国防等磋商机制。2022年6月,博里奇总统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席第九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9月,博里奇总统赴美国纽约出席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并在美洲理事会总部会见企业家。10月,安东尼·布林肯访问智利。

同欧盟的关系

巩固和加强同欧盟的传统关系是智利的既定方针。欧盟是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1999年,智欧开始商谈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双方签署政治、经济伙伴与合作协议,智成为同欧盟签署自贸协定的第二个拉丁美洲国家。协议于2003年1月1日起生效。2010年,智与欧盟签订发展和创新伙伴关系协议。2013年1月,智成功举办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和欧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2017年11月,欧盟同智利谈判升级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2022年4月,博里奇总统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通电话。同月,加夫列尔·博里奇总统会见来访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愿推动欧盟与智升级版自贸协定尽早完成签署。5月,博里奇总统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通电话。9月,博里奇总统出席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12月,智利同欧盟签署升级版自贸协定。2023年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智。6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智。7月,智总统博里奇赴比利时参加欧拉峰会并访问西班牙、比利时、瑞士、法国四国。

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近年来,智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双边政治交往有所增加,经贸领域的互惠合作有所发展。智将东欧地区视为进一步开拓出口产品市场的重点地区之一。与匈牙利签署了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签署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2010年,智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智政府多次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表示强烈谴责。2023年4月4日,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向智利国会议员发表在线演讲。

国际组织

智利是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智利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是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不结盟运动、“十五国集团”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国。曾连续当选联合国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成员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03—2004年度、2014—2015年度非常任理事国,联合国人权委员会2002—2004年度、2023-2025年度成员国,南美国家联盟2008—2009年度轮值主席国、南美进步论坛2019—2020年度轮值主席国。同新加坡一起倡议并推动成立了“东亚—拉丁美洲合作论坛”,主办论坛第2届、第3届高官会和首届外长会。曾主办第108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200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军事

军事力量

根据智利宪法,智利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并支持民主政府的行政活动。智利军队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并与其他国家的军队进行军事合作和交流。武装部队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国防部对全军和武警实施行政领导和作战指挥。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长由文职人员担任。下辖的国防参谋部是国防咨询机构,负责协调和制定三军的作战、训练、情报、军事预算和军购等事宜。国防部长和国防参谋长均无权调动和指挥军队,由各军种司令直接领导和指挥部队。实行志愿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陆、空军士兵服役期为12个月,海军士兵服役期为18个月。截至2023年,智利军队规模为陆军3.5万人,海军1.63万人,空军0.78万人。2022年,智利全国军费开支为55.66亿美元。

智利陆军成立于1810年,是智利军队中最大的一支部队,负责国内安全和边境防卫。海军成立于1818年,负责维护智利的海上安全,并保护智利的港口和航线。空军成立于1930年代,拥有现代化的飞机和装备,负责保护国家的领空和空中安全。

智利陆军装备有各种装甲车辆,其中坦克包括德国豹式1型、2型和2A4CHL坦克。步兵战车包括德国马德1A3步兵战斗车和比利时AIFV-B步兵战斗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包括美国M113A1/A2运输车和智利国营轻武器工厂MOWAG运输车。装甲轮式车包括美国HMMWV轮式车、路虎护卫者轮式车、以色列AIL风暴轮式车、智利A2轮式车。

智利海军的成立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817年,现役人数2.5万人,其中包括4800名海军陆战队人员。截至2018年,智利海军共拥有71艘舰艇,包括4艘潜水艇、8艘护卫舰、4艘轻型护卫舰、3艘快速攻击艇、8艘巡逻船、4艘两栖战斗船、40艘辅助船。除此之外,智利海军还拥有飞机执行运输和巡逻任务。

现代智利空军的重组及现代化建设开始于1945年,1950年代以后进入喷气机时代,智利空军于1954年装备第一批喷气机。智利空军拥有现役人员1万多人,装备180架飞机,包括电子战飞机、战斗机、训练机和运输机。其飞机主要从美国欧洲进口。

军事活动

自1960年代开始,智利陆军多次参与国际战争及维和行动,包括1964年塞浦路斯维和行动、1969年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维和行动、1973年黎巴嫩战争、1989年罗马尼亚战争、1991年伊拉克战争、1992年哥伦比亚维和行动、1993年萨尔瓦多维和行动、1995年厄瓜多尔维和行动、1997年波黑维和行动、2000年东帝汶维和行动等。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底,智利全国总人口1996万。从性别结构来看,2022年智利男性人口占比为49.6%,人口数量为973万人;女性占比为50.4%,人口数量为987.4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5。从年龄构成来看,2022年智利0-14岁人口比重为18.3%,15-64岁人口比重为68.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从城乡结构来看,2022年智利城镇化率为87.9%,城镇人口为1723.4万人,农村人口数量为2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2.1%。2021年,智利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1.8‰,死亡率为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移民情况

智利目前有 150 万拉丁美洲移民,主要来自委内瑞拉秘鲁海地哥伦比亚玻利维亚阿根廷;占 2019 年总人口的 8%,这还不包括后裔。根据 2002 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智利的外国出生人口自 1992 年以来增加了 75%。截至2021年11月,从拉丁美洲其他地区进入智利的人口数量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增长,在过去三年中增长了两倍,达到150万人。

智利最早的欧洲移民是16世纪来到智利的西班牙殖民者。在殖民时期初期,智利中部的美洲印第安人融入了西班牙殖民者的人口,形成了今天智利庞大的混血人口;混血人创造了现代的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在十八和十九世纪,许多巴斯克人来到智利,融入了现有的拉蒙·卡斯蒂利亚裔精英阶层。后殖民时期的智利由于地处偏远、远离欧洲,一直不是一个特别吸引移民的目的地。除斐迪南·麦哲伦地区外,欧洲移民并未使智利的民族构成发生重大变化。西班牙人是欧洲移民到智利的唯一主要群体,从未出现像阿根廷或巴西那样的大规模移民。从1851年到1924年,智利接收的欧洲移民只占拉丁美洲的0.5%,而阿根廷为46%,巴西为33%,古巴为14%,乌拉圭为4%。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移民在智利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 世纪和 20 世纪移民到智利的大多数人来自法国、英国德国克罗地亚等国。不同欧洲民族的后裔经常在智利通婚。这种通婚以及文化和种族的混合有助于形成智利中上层阶级目前的社会和文化。此外,智利人口中大约有 50 万人是全部或部分巴勒斯坦后裔, 还有 80 万阿拉伯后裔。大约19世纪上半叶华人到达智利。在智利华人华侨中,老华侨一半经营中餐馆,新华侨以从事进出口贸易、零售业为主,有少部分华侨在当地企业工作。

族群

智利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约占 88.9%,马普切人占 9.1%,艾马拉人占 0.7%,其他土著群体(包括拉帕努伊人、利坎安泰人、克丘亚人、科拉人、迪亚吉塔人、卡维斯卡尔人、亚甘人或亚马纳人)占 1%。

阿拉乌干人(Araucano),又称阿劳科人或阿劳干人是智利人数最多、最具特色的印第安民族,他们有自己崇拜的图腾和所信仰的神灵。阿拉乌干人信仰“皮利安”,认为他是最高的神灵、万物之主。尽管受到几个世纪的西方文化影响,现代阿拉乌干人依然保持着先辈的许多习俗和迷信。

语言

智利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该国美洲原住民聚居区,原住民使用马普切语、南玻利维亚克丘亚语、艾马拉语、拉帕努伊语等语言。在智利南部部分地区,也有少数人使用德语

智利的西班牙语口音独特,与邻近的南美国家完全不同,因为最后的音节经常被丢弃,而且一些辅音的发音很柔和。口音从北到南只有很小的差异;更明显的是基于社会阶层或一个人是住在城市还是乡村的口音差异。智利人口主要在该国中部的一小部分地区形成,然后以少量数量迁移到北部和南部,这有助于解释这种相对缺乏差异的原因,这是由广播和现在的电视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的,这也有助于分散和同质化口语表达。

宗教信仰

智利8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为第二大宗教,只有少数人信仰犹太教、希腊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从1925年开始,智利实行政教分离,教会的政治影响逐步下降。

16 世纪,天主教由牧师随西班牙殖民者传入智利。到1650年,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大部分土著居民都接受了福音。智利南部地区的传教较为困难,19 世纪末阿劳卡尼亚被占领后,天主教才在该地区稳定传播。20 世纪,由于神职人员短缺和政府试图控制教会管理,智利天主教会的扩张受到阻碍。在萨尔瓦多·阿连德和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执政期间,政教关系紧张。

智利教会组织包括1个大主教辖区;5个大主教区:圣地亚哥、拉塞雷纳、蒙特港康塞普西翁和安托法加斯塔;14个主教区:伊基克、科皮亚波、瓦尔帕莱索、圣费利佩、兰卡瓜、塔尔卡、利纳雷斯、奇廉、特木科、瓦尔迪维亚、圣卡洛斯·安库德、蓬塔阿雷纳斯、洛斯安赫莱斯、奥索尔诺;2个罗马教皇代理辖区:阿劳卡尼亚和艾森。智利全国约有1188个教堂,386个礼拜堂,351个修道院

经济

综述

智利政治环境稳定,市场自由程度高,法律法规透明,营商环境良好。服务业是智利最大的经济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64%。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采矿、制造业和建筑业。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硼矿生产国之一。智利的农业主要以葡萄酒、水果和海产品为主,其中葡萄酒出口量在南美洲排名第一。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2022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301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03美元。2021年,智利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3.28:31.75:54.65。

智利积极与其他国家商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截至2022年,智利已同全球65个经济体和经济组织签署了29个区域贸易协定(RTAs,RTA含自由贸易协定、优惠贸易协定、关税同盟协定)。智利已经和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每年95%的对外贸易活动均在自由贸易项下完成。

2018年3月,智利同加拿大日本等11个国家在圣地亚哥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截至2022年,由于智利国内法律程序尚未完成,智利仍不是正式成员。

智利拥有南美洲各国最高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全球第七)、清廉指数,被世界银行视为高收入经济体,按照部分评判标准(例如人类发展指数)它又可以算作发达国家。2010年,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OECD成员国。标准普尔给予智利的信用评级为AA-。智利政府继续偿还外债,截至 2006 年底,公共债务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9%。智利中央政府是一个净债权国,截至 2012 年底,净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2013 年第一季度,经常账户赤字为 4%,主要由外国直接投资提供资金。2012 年,中央政府收入的 14% 直接来自铜矿。2023 年,智利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 52 位。

智利比索为智利流通货币,由智利中央银行负责发行。

第一产业

农业

农业历来是智利的经济基础之一,也是世界五大樱桃和蓝莓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十大葡萄、苹果、猕猴桃、桃子、李子和榛子生产国之一,主要出口高价值水果。近年来智利林业、葡萄酒业、水果种植、渔业等部门生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截至2023年,智利已经成为世界是重要的食品出口大国之一,葡萄酒出口量居第五位,水果出口量居世界第四位、南半球第一位,鲜食葡萄和李子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海产捕捞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五位,牡蛎科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青口贝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林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七位。截至2023年,智利目前的农业用地面积为14015公顷。

林业

智利的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是智利仅次于矿业的第二大产业。目前智利是世界第七大林产品出口国。智利森林覆盖面积约25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32%。主要树种是辐射松(54%)和桉树(29%),主要林产品为木材、纸浆、纸张等。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智利自然林的树种繁多,智利人工林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种苗,90%的人工林种植在荒芜和土地易流失地区,能有效地保持生态平衡和抑制水土流失,来自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辐射松和桉树为智利人工林发展的主要种类,其中占人工林面积74%的辐射松在智利比在其它国家生长期快且成材率高,一般18到20年即可达30—50米高。

智利天然林的可利用率较低。根据木材联合会统计,目前可用于生产的天然林仅为513万公顷,此外仅有5%的天然林可用于工业加工。智利的人工林虽然在森林资源中的比例比天然林低很多,却是智利林业经济的命脉,林业收入的95%来自于人工林,用于建筑、家具、销往国外的各种板材、锯木和纸浆均取材于人工林。  

畜牧业

智利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山谷和南部平原地区,以饲养牛、羊、猪、鸡等牲畜为主。智利牧场面积约12.9万平方千米。牛肉年产量约为21.2万吨,猪肉535万吨,禽类76.5万吨,牛奶22.45亿升。牛饲养地区主要集中在智利中南部第十大区(Los Lagos)、首都大区和第九大区(Araucanía),约占全国饲养数量的60%,第十四大区(Los Ríos)和八大区(Bíobío)约占20%。羊饲养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第十二大区(Magallanes),占全国饲养数量50%以上,第十大区(Los Lagos)和十一大区(Aisen)约占20%。猪饲养地区主要为首都大区和第十大区(Los Lagos)。

渔业

智利气候、地理和水质等环境条件优越,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三文鱼鳟鱼的主要生产国。智利海产品捕捞量为443.5万吨,其中鱼类342.8万吨,贝类58.9万吨,藻类41.8万吨。智利是世界第二大三文鱼生产国,仅次于挪威。2019 年,智利的三文鱼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 26%。

智利海产品的产量逐渐下降,主要两方面原因如下:一是由于渔业资源逐步减少,政府为保护资源颁布禁渔令,并对捕捞实行配额限制;二是厄尔尼诺暖流现象等气候因素对渔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第二产业

智利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饮料、纺织服装、制革、木材加工、造纸、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玻璃、钢铁、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工具、金属制品、建材和非电力机械等。近年来智利电讯业发展迅速。智利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近年来一直占据首位。工矿业是该国经济重要支柱。

矿业

智利是拉丁美洲地区重要的矿业大国。智利矿业开采投资排全球第四位,其中大部分是 铜矿项目,此外还有金、锌、铁、井矿盐等项目。 在这批项目中,除12个属于生产促进联合会和国家矿业公司外,其他均为私人业主。 2021年,智利矿业产值437.8亿美元,占GDP的14.5%,但矿业带动相关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30%。

2021年,智利矿产品出口额567.5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1.5%。其中,铜矿出口 230.95亿美元,同比增长46.6%;精制铜产品出口增长43.6%。埃斯孔迪达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 5%以上。总体而言,智利的铜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国营矿业公司 Codelco 与私营铜矿公司展开竞争。

智利是世界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之一,智利的锂资源储量超过750万吨,占全球 (1400万吨)的52%。锂矿是智利的战略资源,锂矿开采权属于智利政府,开采实行配 额控制。锂矿主要来自第二大区的阿塔卡玛盐湖(Salar de Atacama),储量占全国的81%。

第三产业

旅游业

全国有旅行社1246家,其中33.3%在首都大区,19.3%在瓦尔帕莱索,星级酒店、宾馆、别墅等住宿设施4126家。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周边国家,北美和欧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智利的旅游业经历了持续增长。2005年,旅游业增长了13.6%,创造了超过4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来自外国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Sernatur)的数据,每年有1万人访问该国。这些游客大多来自美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主要是阿根廷,其次是来自美国、欧洲和巴西的亚洲人越来越多,来自韩国和中国的亚洲人越来越多。

对外贸易和投资

对外贸易

智利经济非常开放,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实行统一的低关税率(2003年起平均关税率为6%)的自由贸易政策。目前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智利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智利进出口总额1258.6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59.25亿美元,进口额599.36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的数据,2020年国际贸易占该国GDP的57.8%,主要出口产品为铜,占其总出口额的51.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贸易的预测,2021年智利商品和服务出口量下降0.1%,预计2022年和2023年分别增长5.1%和3.4%,而2021年商品和服务进口量增长30.8%,预计2022年达到2.5%,2023年达到2.4%。

智利的三个主要出口伙伴是中国、美国日本,其主要进口国是中国、美国和巴西。智利与几个主要经济体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FTA),特别是欧盟、美国、中国和韩国,并且自2012年起与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成为太平洋联盟的成员。智利与英国签署了贸易连续性协议。智利建立南美洲进步与一体化论坛(PROSUR)取代失败的南美国家联盟(UNASUR),以加强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关系。此外,由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已知铜储量,智利是一个以商品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智利的贸易顺差2020年达到183.69亿美元,较上年有显着增长,主要是由于金属价格上涨,拉动了出口收入,突显了进口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智利商品和服务进口下降12.7%,而出口下降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20年智利出口商品734.85亿美元,进口592.26亿美元。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来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批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为开拓国外市场和争取有利发展环境,开始在厄瓜多尔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巴西等周边国家投资。根据智利外交部经济总司报告,目前智利超过1000家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达2500个,分布于全球70多个国家。

外国资本

智利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态度被编入该国的《外国投资法》。据报道,注册简单透明,外国投资者可以保证进入官方外汇市场,将其利润和资本汇回国内。智利政府成立了创新与竞争委员会,希望为经济的新领域带来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根据智利央行数据,2022年智利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71.05亿美元。

对外援助和外国援助

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其对外援助中,主要受援对象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对智利提供合作项目援助的主要国家有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组织主要包括欧盟、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等。援助项目涉及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国家建设、公共管理、科技创新等领域。

重要企业

智利国家铜公司(Corporacion Nacional del de Chile,简称CODELCO):成立于1976年4月1日,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企业之一,经营铜矿的开发、开采、提炼、加工及销售等。

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简称SQM):成立于1968年,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碘、锂的生产及销售。

智利钼金属公司(Molibdenos y Metales S.A.,简称Molymet):成立于1975年,是世界上钼的主要生产企业,占有全球约1/3的市场份额,从事钼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南美船运公司(Compania Sudamericana de Vapores S.A.,简称CSAV):成立于1872年,拉丁美洲最大的船运公司,经营船运及相关配套服务。

社会事业

教育

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水准在发达国家中受到普遍认可。智利的教育系统是由政府监管的,由公立和私立学校组成。智利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包括国民教育、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此外,政府还提供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私立学校则需要收取学费,通常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教育分为三个级别:基础教育(4年级至8年级)、中等教育(9年级至12年级)和高等教育。所有学校都必须遵守国家教育计划,包括文化、科学、历史和体育等多个方面。智利实行12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等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人文学校,即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报考大学;另一种是技术-职业学校,分工业、商业、技术和农业等门类。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既可参加工作,也可升大学。

在智利,教育从学前班开始,直到 5 岁。小学为 6 至 13 岁的儿童提供教育。然后上中学,直到 17 岁毕业。中学教育分为两部分: 前两年,学生接受普通教育。然后,他们选择一个分支:科学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或技术和职业教育。两年后,中学结束,学生获得证书(媒体教育许可证)。

智利的教育按贫富分三级--学校的质量反映了社会经济背景:市立学校(colegios municipales),大多免费,教育效果最差,大多是贫困学生;补贴学校,由政府提供部分资金,学生家庭支付学费作为补充,由中等收入学生就读,通常成绩中等;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完全私立学校。许多私立学校收取的学费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 0.5 到 1%。

智利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专科学院和技术学院,医学院,智利大学和迭戈-波塔莱斯大学与耶鲁大学合作开设的法学院。。大学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专科学院和技术学院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智利,高等教育是相当昂贵的,需要学生或家庭付出高昂的费用,但政府也提供了奖学金和贷款计划来帮助学生支付学费。著名大学有:智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地亚哥大学。全国有各类教育机构1.08万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298所,职业学校82所,技术培训中心156个。人均受教育时间为9.25年。在校学生人数约465.52万,其中中学生104.42万,大学生112.71万。15岁以上人群的识字率为98.6%(男性98.5%,女性98.6%)。

智利大学

智利大学是一所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建立最早的学院。 它成立于1842年11月19日,并于1843年9月17日落成。 它是前殖民地圣费利佩皇家大学的延续,在学术、科学和社会推广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 该大学致力于解决国家和地区问题并为智利的发展做出贡献。 它通过创造、推广、教学和研究等职能,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发挥领导力和创新作用,被公认为拉丁美洲最好的大学之一。 它被认为是该国最重要和最负盛名的大学。

其五个校区由超过 3.1 平方千米的研究大楼、医疗保健中心、博物馆、剧院、天文台和体育基础设施组成。该机构拥有超过 40000 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 60 多个不同的学士和专业学位、38 个博士课程和 116 个硕士课程。

著名校友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包括现任总统加布里埃尔·博里奇在内的二十一位智利总统,以及两位其他国家的总统(墨西哥厄瓜多尔)。

智利天主教大学

智利天主教大学是一所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传统私立大学。 它是智利大学系统中现有的十三所天主教大学之一,也是该国两所罗马天主教大学之一,与瓦尔帕莱索罗马天主教大学一起以及是智利国家资助的大学系统校长委员会 (Consejo de Rectores) 内的二十五个机构之一。 它成立于 1888 年,是智利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拉丁美洲最受认可的教育机构之一。

智利天主教大学与智利大学有着长期的强有力的竞争,因为它们都被广泛认为是该国最传统和最负盛名的大学,一所是天主教大学,另一所是世俗大学。 这种竞争也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足球。

加州大学智利分校在圣地亚哥有四个校区,在比亚里卡有一个校区。提供传统专业(法律)以及商业、会计、化学和电力等技术和实践领域的培训。 它的第一任校长是华金·拉雷恩·甘达里拉斯 (Joaquín Larraín Gandarillas) 主教,一开始,该大学只教授两个学科:法律和数学。 由于它是一所罗马教皇大学,它一直与梵蒂冈有着牢固且非常密切的关系。 1930年2月11日,教皇庇护十一世宣布其为宗座大学,并于1931年被智利政府授予完全的学术自主权。

智利天主教大学被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两项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评为拉丁美洲最好的大学以及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2019 年和 2020 年)。

文化

智利全国共有图书馆1067家,藏书总数为1700多万册,吸收读者2896万多人次。其中,在首都圣地亚哥的图书馆就有837家,藏书达1041万多册。在众多的图书馆中,最重要的有:国家图书馆,它是南美洲最大的图书馆,1813年建立,藏书约120万册;国会图书馆,1883年建立,藏书约25万册;智利大学图书馆,藏书约20万册;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图书馆,藏书约15万册。

智利全国约有100家博物馆。其中26家直属于国家,由图书档案博物馆总署领导,它们当中只有3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国家艺术博物馆)是带有全国性的,其余的博物馆则按专业不同,由分布在国家南部、北部及复活节岛的总署各分支机构来协调管理。智利许多城市都有博物馆,首都圣地亚哥是各种博物馆集中的地方。那里有国家历史博物馆(1911年建立)、现代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1830年建立)、国家艺术博物馆(1880年建立)等,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参观者,也是外国旅游者参观的重要场所。

科技

智利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值为64亿美元,占智利GDP的2.5%。截至2023年,许多国际大型科技公司已进军智利,包括谷歌、IBM、思科微软及甲骨文等科技巨头都已在智利成立数据或创新中心。智利本土约有4000家科技业者,大多数规模仍非常小,主要进行软件开发和B2B服务开发。

智利科技发展目前面临最大挑战是缺乏专业科技人才,因此智利企业从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引进相关人才。2019年1月,智利政府成立数字人才中心(Talento Digital),整合培训机构及政府资源,并计划于未来几年以训练营模式至少培训16000人。

医疗卫生

智利的卫生部(Minsal)是内阁一级的行政机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执行、控制和通报智利总统制定的公共卫生政策。国家卫生基金(Fonasa)成立于 1979 年,是智利负责收集、管理和分配国家卫生基金的财政实体。该基金由公众出资。所有雇员每月向该基金缴纳其收入的 7%。

智利的医疗保险体系相对完善,已形成公私结合和以公立为主的医疗及医疗保险体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智利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1%,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478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21张。

媒体

智利主要报纸有:《信使报》,1827年创刊,发行量平日13万份,星期六18万份,星期日31万份;《三点钟报》,1950年创刊,发行量平日18万份,周末23万份;《二点钟报》(晚报),1931年创刊,发行量4万份;《最新消息报》,1902年创刊,发行量15万份;主要杂志有:《事件》,1971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新情况》,1976年创刊,发行量2.5万份;《今日》,1977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

智利主要通讯社为私营的环球通讯社。智利电台主要有国家电台、合作电台、波塔莱斯电台、农业电台和矿业电台等。智利全国有电视台9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国家电视台(7频道)、智利大学电视台(11频道)、天主教大学电视台(13频道)、大视野电视台(9频道)和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电视台(5频道)。

体育

足球

智利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是足球,开展这项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然而,智利最成功的体育运动是网球。在农村地区,智利牛仔竞技运动是智利开展最多的体育运动,也是智利的国球。

智利曾九次参加国际足联世界杯,其中包括主办 1962 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智利国家足球队获得了季军。国家足球队取得的其他成绩还包括两次美洲杯冠军(2015 年和 2016 年)、两次亚军、泛美运动会的一枚银牌和两枚铜牌、2000 年奥运会的一枚铜牌以及国际足联 17 岁以下和 20 岁以下青年锦标赛的两次季军。智利足球联赛体系中的顶级联赛是智利甲级联赛,该联赛被 IFFHS 评为世界上第九强的国家足球联赛。

网球

网球是智利最成功的体育项目。智利国家队曾两次赢得世界团体杯赛(2003 年和 2004 年),并在 1976 年与意大利队进行了戴维斯杯决赛。在 2004 年夏季奥运会上,智利夺得男子单打金牌和铜牌以及男子双打金牌(尼古拉斯·马苏获得两枚金牌)。马塞洛-里奥斯(Marcelo Ríos)于 1998 年成为首位在 ATP 网球单打排名中名列第一的拉丁美洲男子。阿妮塔-利扎纳(Anita Lizana)在 1937 年赢得了美国网球公开赛,成为第一位赢得大满贯赛事的拉美女性。路易斯-阿亚拉曾两次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亚军,里奥斯和费尔南多·冈萨雷斯都曾进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冈萨雷斯还在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获得单打银牌。1976 年,智利队入围戴维斯杯决赛,但在圣地亚哥国家体育场以 4-1 的比分不敌意大利队。1973 年,在与美国队的戴维斯杯网球锦标赛比赛中,鲁伊·帕特里西奥科内霍(Patricio Cornejo)和海梅-菲洛尔(Jaime Fillol)赢得了戴维斯杯历史上最长的一局: 39:37 击败斯坦-史密斯和埃里克-范-迪伦的组合。

牛仔竞技

智利牛仔竞技运动是智利的国技, 在智利农村地区开展,是智利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热门运动。智利牛仔竞技运动在智利中部和南部农村地区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 1962 年才被智利国家体育委员会和奥林匹克委员会第 269 号信函宣布为国家体育运动。

篮球

篮球在智利颇受欢迎,智利在1950年举行的首届男子国际篮球联合会世界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并在智利主办1959年国际篮联世界锦标赛时获得第二枚铜牌。 1953年,智利主办了第一届国际篮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并获得银牌。

智利LNB(Liga Nacional de Básquetbol)是智利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也是该国最受瞩目的篮球赛事之一。该联赛由智利篮球协会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智利LNB的比赛场地遍布全国各地,包括首都圣地亚哥以及其他主要城市。其参赛队伍都是由国内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组成。

其他运动项目

智利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举办一年一度的“阿塔卡马穿越赛”,这是一项共 6 个赛段、全长 250 千米的赛跑比赛,每年吸引来自 35 个国家的约 150 名参赛者。 达喀尔越野汽车拉力赛自2009年起在智利和阿根廷举办。

奥运会

截至2023年12月,智利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上共获得13枚奖牌,其中金牌2枚,银牌7枚,铜牌4枚。

社会治安

智利社会治安状况基本良好,是目前拉丁美洲国家中治安状况最稳定国家之一。智利武警的整体治安能力和防范实力较强。智利允许个人合法持有枪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智利社会问题的增加和贫富分化加剧,国内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恶化,特别是智利南部地区原住民维权冲突不断,暴力事件增加,该国政府持续宣布紧急状态。

交通

由于智利的地形,一个正常运转的交通网络对其经济至关重要。智利的交通主要靠公路。 该国最南部地区没有直接通过公路与智利中部相连,水路运输也在那里发挥作用。 铁路在智利历史上非常重要,但现在在该国的运输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小。 由于该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较长,航空同样也很重要。

公路

智利公路交通便利,以圣地亚哥为中心,全国公路贯通南北,总长约10万千米。其中,泛美公路长达3600千米。在智利所有公路中,柏油路占近四分之一,其余为土路或碎石渣路。智利北部公路与秘鲁玻利维亚连结,通往秘鲁的公路条件较好。东部有多条公路穿越安第斯山脉阿根廷相连,最重要的公路是通过解放者关口的中部公路,但通道易受降雪等气候条件影响。

截至2020年,智利全国拥有85984千米的高速公路,其中21289千米为铺装路面公路。同年,智利拥有 3347 千米的重复使用公路,是南美洲第二大公路网,且仅次于巴西的公路网。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该国的公路状况有了显著改善,通过招标程序,建设了一个高效的公路网,重点是复制蒙特港和卡尔德拉之间连续 1 950 千米的泛美公路(智利 5 号公路)(此外还计划复制阿塔卡马沙漠地区的公路)、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和中央海岸之间的路段、通往康塞普西翁的北部通道以及 2004 年至 2006 年期间开通的圣地亚哥城市公路网大型项目。随着智利铁路网的衰落,公共汽车已成为智利主要的长途交通工具。

铁路

智利铁路总长4032千米,线路从智利中部首都大区运行至第八大区。2019年,智利国铁集团(EFE)全国客运量为5100万人次,货运量1957万吨。2020年货运量2450万吨。目前,智利尚无高速铁路。智利中部和北部地区部分矿业企业建设自有支线铁路。智利北部铁路通往玻利维亚,运输条件较差,运力较小。

航空

智利全国共有325个机场,其中6个为国际机场,主要机场有首都圣地亚哥市的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和北部阿里卡市的查卡柳塔机场。智利有五家航空公司,与巴西、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乌拉圭哥伦比亚等周边国家有直达航线。2019年,智利航空客运量2600万人次,货运量40.1万吨。其中,智利国内航线年客运量1500万人次,货运量3.5万吨;国际航线客运量1100万人次,货运量36.6万吨。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智利航空客运量同比下降64%,为940万人次,其中,国际航班客运量302万人次,同比下降73%。航空货运方面,智利樱桃季时会临时开通智利输华樱桃直航包机。中国与智利航空客运尚无直达航线,可经过巴黎法兰克福纽约奥克兰等地转机。

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

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国际机场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心西北 15 千米的普达韦尔,是智利最大的航空设施和最繁忙的国际机场。

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国际机场提供飞往欧洲、大洋洲、非洲(仅货运)、亚洲和美洲目的地的国内和国际航班。它位于智利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以及该国中部,使其成为大多数当地航空公司(例如 LATAM 和 Sky Airline)的理想主要枢纽和维护中心。 LATAM 航空公司约占机场商业运营总量的 82%。

该机场归智利政府所有,自 2015 年 10 月起由 Nuevo Pudahuel 运营,Nuevo Pudahuel 是由巴黎机场(法国)、芬奇机场(法国)和 Astaldi(意大利)组成的公司财团。 空中交通管制由民航总局负责。 其 ICAO 类别为 4F。 该机场作为军民联合设施发挥作用。 它是智利空军第二航空旅的总部和第十航空大队的所在地。

航运

智利货物水上运输主要以海运为主。据智利海洋和港口商会统计,2020年1月-11月,智利海运总量1.06亿吨,美洲和亚洲是最重要的目的地。智利全国有27个重要港口,北部港口以矿产品运输为主,中部港口多运载各类固体和液体散货以及杂货。多数港口为多功能型,可承担集装箱、固液体散货的装载,部分私人港口仅提供矿石和硫酸等特定货物的装卸服务。

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位于智利中部,为智利第一大集装箱港口,拉美第十三大集装箱港口,陆地面积36.1公顷,最大吃水深度6.2-11.4米,年吞吐量1089万吨,主要货种为集装箱和杂货。

圣安东尼奥港(San Antonio),位于智利中部,智利最大港口,海区面积189公顷,陆地面积82公顷,最大吃水深度6.28-12.42米,年吞吐量1320万吨。主要货种为集装箱、杂货和散货。

阿里卡港(Arica),位于智利北部,海区面积40公顷,陆地面积36.8公顷,最大吃水深度2.8-10米,年吞吐量213万吨,主要货种为集装箱、杂货和散货。

伊基克港(Iquique),位于智利北部,海区面积为148.54公顷,陆地面积33公顷,最大吃水深度9.2-11.25米,年吞吐量223万吨,主要货种为集装箱、杂货和散货。

人文

综述

智利的民俗、文化和人口特征,是殖民时期西班牙和美洲印第安元素混合的结果。从早期农业定居时期到前哥伦布时期晚期,智利北部是安第斯山脉文化地区,受高原传统的影响,安第斯文化传播到北部沿海山谷,而南部地区则是马普切文化活动区。在被征服后的整个殖民时期以及共和国早期,该国的文化一直由西班牙人主导。其他欧洲文化,主要的语言影响皆始于 19 世纪,并一直延续至今。在智利南部的瓦尔迪维亚弗鲁蒂亚尔、瓦拉斯港、奥索尔诺、特穆科、奥克塔伊港、兰基胡埃、法哈梅桑、皮特鲁芬、维多利亚、普孔和蒙特港等城市,德国移民影响了巴伐利亚州风格的乡村建筑和美食。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智利的民俗被分为四大类: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智利文化的大多数传统都以节日为目的,但也有一些传统,如舞蹈和仪式,带有宗教成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2月,智利已有奇诺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玻利维亚秘鲁联合申报的艾马拉社群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保护项目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项目”,钦查马利和圣克鲁斯德库卡陶器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奇诺舞

奇诺舞(Bailes Chinos)是智利人在纪念活动中通过音乐,舞蹈和唱歌表达自己的信仰。这种做法主要从北奇科地区延伸到智利中部地区,包括五种完全不同的样式,每种样式都以最普遍的山谷或盆地命名。

奇诺舞主要由来自农村的男子组织,其特点是以哥伦布前的震荡和笛子演奏的异构化乐器为节奏,进行跳跃和双腿弯曲。舞蹈的旗手唱着宗教主题、记忆或即兴创作的曲子,曲子讲述了虔诚的故事,伴有两排音乐家和舞者对称,各占一半。一个鼓手指挥舞蹈的舞蹈,并在音乐节拍上做记号。每一个团体都有一名旗手和陪同人员,通常是妇女。音乐、舞蹈和交响乐是通过家庭内部的直接观察、模仿和传播来学习的。

奇诺舞是智利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对参加舞蹈的人来说是一种威望。它们是社会融合和凝聚力的典范,得到了几乎所有地方社区的支持,并使那些从事这些活动的人有一种认同感和团结感。2014年,奇诺舞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钦查马利和圣克鲁斯德库卡陶器

智利的钦查马利(Quinchamalí)和圣克鲁斯德库卡(Santa Cruz de Cuca)的陶器包括功能性和装饰性制品,因黑色质地和白色纹饰而别具一格,其制作技术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妇女掌握着制陶的知识和实践,这是她们社会和经济自主的来源之一。然而,这一遗产的活力受到人口和环境因素以及不稳定的社会条件的威胁。例如,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壤退化,获取原材料变得越来越困难。

习俗

智利人十分重视见面时的问候理解,他们与客人第一次见面时,多要握手致意,熟悉的朋友还要热情拥抱和亲吻。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见面,还习惯行举手礼或脱帽礼。禁忌和西方几乎一样,一些人认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喜欢数字7。智利人最常用的称呼是先生、夫人或太太。对未婚青年男女称少爷和小姐,而熟人、朋友之间可直呼其名。在正式场合,称呼姓氏并加行政职务或学术头衔。见面礼节多是握手,熟人之间会拥抱和亲吻。女士相见,一般亲面颊,男士见到熟悉的女士,也可亲面颊。上了年纪的人见面,爱行举手礼或脱帽礼。常用问候语是“您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感谢上帝让我们相识”等。

智利人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凡事都习惯按预定的时间进行。到智利人家中做客,要在门外等侯,待主人邀请后才能进门,一般要送一束鲜花给女主人。在公共场合,年轻人会谦让老人、妇女和孩子。

艺术

文学

智利被誉为诗人的国家(un país de poetas)。智利拥有多位著名的文学家,如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小说家伊萨贝尔·阿连德和罗贝托·波拉尼奥。智利文学的主题涉及生活、政治和社会等方面。1945年,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南美作家。1971年,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他智利诗人包括卡洛斯-佩索阿-韦利斯(Carlos Pezoa Véliz)、维森特-维多布罗(Vicente Huidobro)、贡萨洛-罗哈斯(Gonzalo Rojas)、巴勃罗-德-罗哈(Pablo de Rokha)、尼卡诺尔-帕拉(Nicanor Parra)、伊冯娜-科纽卡尔(Ivonne Coñuecar)和劳尔-苏里塔(Raúl Zurita)。伊莎贝尔-阿连德是智利最畅销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在全球共售出 5100 万册。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小说家何塞-多诺索的小说《夜之秽鸟》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罗伯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是另一位国际知名的智利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后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音乐

智利的音乐风格也具有多元化,从传统的土著音乐到现代摇滚和流行音乐都有。智利的音乐包括民俗音乐、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其广阔的地域在该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包括复活节岛和马普切音乐。智利人民喜欢跳舞,常常在庆祝活动和假期中跳探戈、黎巴嫩舞和西班牙弗拉明戈舞。智利最古老的舞蹈有集体圆圈舞和独舞,一般在重大庆典或其他欢庆活动中表演。智利民间也流行双人交谊舞、化妆舞,智利的国舞是圭卡舞(Cueca)。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随着维奥莱塔-帕拉(Violeta Parra)和劳尔-德-拉蒙(Raúl de Ramón)等作曲家领导的 "智利新歌"(Nueva canción Chilena)运动的兴起,本土民俗音乐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也与维克多·哈拉(Víctor Jara)、因蒂-伊利马尼(Inti-Illimani)和基拉帕尤恩(Quilapayún)等政治活动家和改革家有关。此外,许多智利摇滚乐队,如洛斯-杰瓦斯(Los Jaivas)、洛斯-囚犯(Los Prisioneros)、拉莱伊(La Ley)、洛斯-特雷斯(Los Tres)和洛斯-邦克斯(Los Bunkers)也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乐队还融入了浓郁的民俗音乐元素,如洛斯-杰瓦斯。每年二月,比尼亚德尔马都会举办音乐和喜剧节。

节庆

智利的假期和庆祝活动也非常多样化,包括独立日、复活节圣诞节和新年等。在这些庆祝活动中,智利人民会欢聚一堂,品尝美食、跳舞和享受音乐。智利有不少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当圣女卡门节 (Tirana Festival) 到来时,人们会穿着颜色鲜艳的特色服装,戴着各种面具在街头跳舞、游行。在复活节岛 (Easter Island) 上,神奇的波利尼西亚仪式让古老的神话传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奇洛埃 (Chiloé),岛民们常常团结一致,将住宅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有时甚至是在水上,之后会为集体完成的劳动成果开展庆祝活动。

公共假日

饮食

智利的美食与其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当地传统的美食包括海鲜、牛肉、玉米饼和葡萄酒等。智利葡萄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产量之一。智利人以面食为主,他们喜欢吃海产品、牛肉、羊肉等。智利的名菜以海鲜闻名,Caldillo de Congrio是一种鱼露;Chupe de Mariscos是用牡蛎科或用鲜鱼炖成的菜。其他菜有鸡肉蔬菜汤(Cazuela de ave)、辣味玉米粽子(Humitas)、牛排米饭(肉排 Lomo)、瓦锅蒸牛排面(Tallarines con Lomito)等。 智利人喜欢一种小食称为恩潘纳达(Empanada),外观类似中国“韭菜盒子”,填充馅可为各种食材,如牛肉、鸡蛋、起士、火腿等等。

智利人习惯一日四餐:早餐多为咖啡、吐司(点心);下午1时左右进午餐;下午4时加餐,以咖啡、吐司为主;晚9时进晚餐。喜清淡、微甜,主食多为面食,也吃米饭。牛羊肉多烤制,常吃的蔬菜有阳芋、黄瓜等。智利人待客,常见的食品有“乔克洛”玉米糕(用新鲜的玉米面制成)、“肉汤莱饭”(用大米、玉米粉、肉汤和蔬菜制成)、馅饼(用奶酪、海鲜或肉末、葱头、葡萄干、油橄榄、鸡蛋等作馅)。

作为滨海国家,智利海产品丰富,质量上乘。他们认为活鱼的眼、头、内脏味道最美。智利的水果有苹果柑橘葡萄、桃、李子、杏、荔枝、西瓜、香瓜和山橄揽等。智利人爱饮酒,待客必有酒,低度白酒和红、白葡萄酒在餐桌上不可缺少。他们常把掺进柠檬汁和砂糖的酒作开胃酒

国家象征

国旗

智利国旗启用于1817年10月18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蓝、白、红三色组成。上半部左角为蓝色正方形,其中央绘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右侧为白色长方形。下半部为红色长方形。白色部分等于红色部分的2/3。红色象征为了智利的独立和自由,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军的统治,在兰卡瓜英勇牺牲的烈士鲜血。白色象征安第斯山高峰的白雪。蓝色象征海洋。智利国旗是在独立之初,以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本而设计的。红色代表为脱离西班牙而流的鲜血。蓝色代表智利的天空与海洋颜色,正方形据说是取自印第安徽章。白色是安地斯山的雪。星星指南天光辉的星星,表示国家统一。

国徽

智利国徽为五角星象征光明照耀前进的道路。顶端蓝、白、红三根驼鸟羽毛代表特有的美洲驼鸟;左侧是安第斯山地区特有的棕鹿;右侧是安第斯山秃鹰;底部的戈比爱野百合花象征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精神;白色饰带上为1810年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口号:“依靠公理和武力。”

国花

智利国花是智利风铃草(Lapageria rosea)。该花是一种野生百合花,花期长达8个月,花朵多为红色,还有蓝色和白色的。此花在智中、南部地区随处可见,深受智利人的喜爱。传说,此花以前只有蓝色白色两种,智土著人阿拉乌干人为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和压迫揭竿而起,同殖民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后来起义的几万名将士全部战死疆场,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春天鲜红的科皮乌埃花开遍了英雄们战死的战场,智利人就视此花为英雄们的英灵,从而将此花作为智利国花。

国鸟

智利国鸟为“安地斯神”(Vultur gryphus),是一种安第斯山秃鹰,它长年栖息在海拔数千米的安第斯山脉,属食肉鹰鹫猛禽类体型它体大、凶猛,多呈深灰色,飞行速度高而快,寿命也长。智利国徽、它在军徽上作为捍卫捍卫祖国的力量、勇气和决心。

国歌

智利国歌为《亲爱的祖国》(Himno Nacional de Chile)。歌词大意:流血的斗争已经平静,昨天的暴君成了弟兄;过去遭受的奴役和凌辱,已经在战场上洗清。长期遭受重重迫害的奴隶,今天享受自由和胜利,自由是勇士们留下的遗产,它使被奴役的人们获得权力。

风景名胜

综述

智利著名的旅游地有首都圣地亚哥,神秘的复活节岛等。除原有的沿海海滨和南部的风景区外,近几年又投资开辟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如建造滑雪中心,组织南极观光和国际音乐会等。智利是举世闻名的巴塔哥尼亚步道的所在地,它位于阿根廷和智利的交界处。智利最近推出了一条大型风景旅游路线,希望在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公园之路 全长2800千米,由汤普金保护公司(创始人道格拉斯-汤普金和妻子克里斯汀)设计。

世界遗产

截至2023年12月,智利已有奇洛埃教堂、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等7处世界遗产,全部为文化遗产。

奇洛埃教堂

奇洛埃教堂(Churches ofChiloé)是智利建筑发展史的开始,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现代历史的早期文明。在18世纪,构成奇洛埃岛的大岛和四周的小岛上一共有约300所教堂。1608年,由耶稣会的传教士们修建而成。1767年耶稣会的人被驱逐出南美洲后,方济各会的托钵修士们来到岛上继续建教堂。奇洛埃岛上的教堂是拉丁美洲地区一种著名的木质宗教建筑的独特代表。它们表现出欧洲文化和当地文化传统的完美融合,建筑物风格与当地风光和环境的和谐一致,还表现了教堂所在社区的人们的宗教观念,这些教堂都是用木材建成,连接处使用木楔子,而非铁钉,这也是其奇特之处。岛上的这几百所教堂,有的矮小症俭朴,有的高大精美,其中只有不到80所左右受到不同程度的修缮。

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

瓦尔帕莱索殖民城市是19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典范。城市地理位置如同一个圆形露天剧场,布局非常有特色,山腰上到处可见本国的城市建筑,其中还点缀着星罗棋布的教堂尖塔,在平地部分则采用几何布局。瓦尔帕莱索还完好保存了一些早年有趣的工业基础设施,例如陡峭山坡上不计其数的“起卸机”。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由200多个以前的采矿点组成,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工人就居住在企业生活区中,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于丰富的语言、创造力和团结力上,尤其是争取社会公正的先锋精神,这对社会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处遗址位于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偏远的潘帕沙漠地区(desert Pampa)。从1880年开始,成千上万名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矿工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了60多年,开采世界上最大的硝石矿,生产化肥硝酸钠,用于改造北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的农田,并为智利创造了巨大财富。由于这里的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最近又受到地震影响,这里已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便募集资源,对其实施保护。

主要景点

圣地亚哥大教堂

圣地亚哥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Santiago)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主教座堂,是智利最主要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它位于圣地亚哥历史中心,正对着市中心的武器广场,紧邻圣地亚哥大主教宫。大教堂在1951年被列为智利历史文化建筑遗产。香港圣约翰大教堂始建于1748年,竣工于1800年。1780年,当时的主教向西班牙皇室推荐罗马建筑师——华金•托埃斯卡进行大教堂和小教堂正面的修缮。教堂加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两座钟楼在他去世一年后的1800年底完成,使得大教堂呈现出了今天的模样。该教堂内共有三个拱形长廊,每个长廊长度均超过90米;教堂内部的雕栏石砌非常精美,以屋顶为最。圣弗朗西斯科•沙乌略的木制雕像以及重达二十多千克的17世纪的银制灯具都很值得一看;圣具放置处的《最后的晚餐》图也非常值得一看。智利历任大主教的遗骸均保留在大教堂内。大教堂的南侧是大教堂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展示有圣具、宗教绘画等。

圣卢西亚山

圣卢西亚山为智利著名的风景区,山高230米,为锥形山岗。与其说圣卢西亚山是一座山,不如说是一个依山建筑、精巧别致的花园。山脚下的入口处有深红色宫殿式大门,附近矗立着一座印第安反殖民统治战争中的英雄的塑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直通山顶。山上有古希腊雅典式的白石门廊,门廊两侧是古朴、苍劲的巨型壁画。

圣卢西亚山满山都是茎干肥硕、形态各异的仙人掌科,色彩艳丽的花草点缀其间。山腰有一处“石泉”,泉水缓缓从造型优美的石雕顽童怀抱的罐子中流淌出来,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形成一潭碧水。小平台上点燃着长明火把,山坡上还建有美洲民间艺术博物馆。山顶修有七角古堡,从古堡顶上可俯瞰全市。古堡、雉和铜炮年代久远,迄今保存完好。站在古堡前俯视全市,长3千米、宽100米的奥希金斯大街横贯全城,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两侧高楼大厦林立;解放广场、宪法广场、巴格达诺广场等历历在目。古堡附近有曲径盘旋的假山以及飞洒的喷泉,景色秀美多姿,有“空中花园”之称。山顶还建有西班牙殖民者1540年建造的南美洲第一座炮台——克鲁普炮台。

阿塔卡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是南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是最干旱的地方之一。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0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多盐沼。铜和硝石藏量丰富,南回归线北侧的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有世界著名的露天大铜矿,沿海有帕波索(Paposo)的铜矿,北部沙漠区有闻名世界的天然硝石矿。

沿岸由秘鲁寒流带来南极冷水,使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亦不利于成雨。在一个世纪中,伊基克(Iquique)和安托法加斯塔只下过2~4次大雨。温度较低,安托法加斯塔平均夏温18℃。这片沙漠在19世纪本分属于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它们为争夺资源经常发生冲突。1879~1883年的太平洋战争,智利获胜,遂永久占有这块地区。从19世纪中叶以后开采硝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智利硝石垄断世界市场,年产量达300万吨。自从人工合成氮出现后,硝石市场大为缩小,当地繁荣一落千丈。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复活节岛)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位于复活节岛上,该岛现在发现的石雕人像有867个,一般高3—6米,头上还有石冠。最大的雕像高11.5米,重82吨,石冠重11吨。雕像大都成组建在石砌的平台上,面向大海,但也有背向大海的。这样的平台大都用碎石砌成,高3—4米,平台共有300多个。台上雕像数目不等。最大的平台上建有15座雕像。

石像大体上建于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公元700年开始,石像制作粗糙,大都是中小型的,与真人大小相当。后期在公元1000—1700年,雕像巨大,短腿或无腿,长耳朵,头部巨大,呈上下长方形,下颌前伸,鼻梁凹下,额上方向后倾,没有后脑勺。

复活节岛上的雕像与平台都属于宗教性质,平台起初用于祭祀,后来才在台上建雕像。这种巨大的石雕像是复活节岛所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