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
乌拉圭(英语:Uruguay),全称“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英语: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是南美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西邻阿根廷,东与北邻巴西,南濒拉普拉塔河,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为南美洲第二小,仅大于苏里南。截至2020年,国内总人口为353.1万,其中白人占90.8%,印第安人占4.9%。它的首都是蒙得维的亚(蒙得维的亚),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
乌拉圭是南美洲南锥体地区的一部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较稳定但季节变化大,乌拉圭大部分地区春季通常潮湿、凉爽、多风;夏季温暖;秋季温和;冬季寒冷、潮湿。河流密集,矿产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该地区地势平坦,主要由丘陵和草原组成,平均海拔高度为116米。以埃斯特角为分界线,东部沿海地区是冲积平原,西部则是拉普拉塔河岸,中部是大库契亚山高地。
乌拉圭原为美洲原住民居住地。查鲁亚人在乌拉圭地区定居时间近四千年。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并建立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亦为这一区域内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18世纪初西班牙在此建立军事据点蒙得维的亚,对这一区域开始进行争夺。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国争斗之中,乌拉圭获得独立地位。1830年7月18日,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正式成立。在19世纪乌拉圭频繁受到外国影响及入侵,其军队在国内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末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民增加,主要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巴西人和英国人也涌向乌拉圭抢购数以百计的牧场,畜牧业恢复并繁荣。饲养技术和围栏方面得到改进,1860年至1868年间,在欧洲需求的刺激下,绵羊饲养量从300万头扩大到1700万头。1865年,伦敦李比希肉类提取物公司在乌拉圭河上的弗雷本托斯开设了一家肉类提取物工厂,为欧洲军队供货,从而开启了该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现代乌拉圭为一民主制立宪共和国,其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畜牧业至今仍是乌拉圭的重要产业。
乌拉圭在拉丁美洲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在南美洲的人均GDP经济排名为第三。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农牧业较发达。乌拉圭亦为世界重要的羊毛、稻米、大豆、冷冻牛肉、麦芽和牛奶出口国。旅游业也为该国的重要产业,首都蒙得维的亚以及埃斯特角等地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来自美国、欧盟、巴西、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地的游客。2022年,乌拉圭国内生产总值741.82亿美元,增长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867美元。在经济自由度、收入均衡、人均收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面,乌拉圭亦居南美洲第二位。在全南美洲范围内,乌拉圭的人类发展指数、GDP增长、创新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居南美洲第三。
乌拉圭人主要是欧洲血统,其文化具有浓厚的欧洲特色,高乔人在其艺术和民间传说中有重要影响。探戈和坎东贝为乌拉圭的特色舞蹈,现已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此外,乌拉圭也有弗赖本托斯工业景观,科洛尼亚德萨克拉门托市的历史街区等世界文化遗产。乌拉圭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经济学人》将乌拉圭列为“世界年度国家”。
截止2023年12月,乌拉圭加入了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海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拉美一体化组织、不结盟运动(观察员)、美洲国家组织、联合国、南美洲联盟、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拉丁联盟、世界海关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乌拉圭主张世界的多极化,与176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在49个国家设立大使馆。其中,中国是乌拉圭最大的贸易伙伴,阿根廷和巴西是乌拉圭重要的贸易伙伴。
名称
殖民时期,乌拉圭曾被称为“东岸”(Banda Oriental)。独立运动初期时,它是拉普拉塔联合省的一部分,被称为“东岸省”。1830年宪法颁布,确定国名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关于乌拉圭国家名称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这些说法大多与乌拉圭河有关。其中一种说法是,乌拉圭河在瓜拉尼语中的意思是“能找到贝类的河”,而河中的贝类就叫做乌拉圭,国家也因此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乌拉圭河在瓜拉尼语中的意思是“有鸟儿飞出的河“,飞出的鸟儿叫乌拉圭。另外,也有种说法认为乌拉圭是“给人带来食物的河”的意思。乌拉圭河是乌拉圭与阿根廷两国的界河,阿根廷在河的西边,乌拉圭在河的东边,这就是“东岸”的由来。此外,还有人称乌拉圭在艾马拉语中是“多好的天啊”。后来,英国作家哈德逊感叹于乌拉圭遍地盛开紫色鲜花,写了一本叫“紫色国家”的书,于是乌拉圭就有了“紫色国家”这个别称。除此以外,乌拉圭还有“南美瑞士”之称,又因为形状像宝石还盛产紫水晶而被称为“钻石之国”。
中文译称方面,“Uruguay”曾被翻译成“乌拉乖”“乌路危”等,“乌拉圭”这一译称则首次见于《外国史略》。在1956年以前,新华社、《世界知识》等曾将其全称译为“乌拉圭东方共和国”,但因为“东方”容易让人对该国产生错觉及歧义,故在1956年乌拉圭驻英属香港领事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接受了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徐勇焕的建议,将“东方”改成“东岸”,延续至今。
历史沿革
前殖民时期
早在距今九千年以前,乌拉圭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大约四千年前,以采集野果、捕鱼和狩猎为生的瓜拉尼人和查鲁亚人就已经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除此之外,在这里生存的美洲原住民还有雅罗人、格诺亚人、博安内人和已经掌握了农耕和制陶技术的查纳人。到了17世纪,瓜拉尼人从这里消失。到了18世纪,查鲁亚人的文化也渐渐消失了。16世纪,在殖民者到来之前,查鲁亚人在东岸所有印第安人土著居民中占比最大,约有四千人,主要聚集在乌拉圭河两岸以及内格罗河中游的岛屿上。而当时所有印第安人的总数也不过只有一万多人。
早期殖民化
1516年2月,西班牙的探险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穿越大西洋来到南美大陆,在距离蒙得维的亚160千米处登陆,想要将南美洲占为西班牙国王的领土,与查鲁亚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1527年,西班牙人塞巴斯蒂安·卡伯特来到了拉普拉塔河流域。1520年,葡萄牙人费迪南·麦哲伦的船队抵达了乌拉圭河。此后,西班牙国王多次尝试征服美洲大陆,但都遭到了查鲁亚人的顽强抵抗。1536年,西班牙人在拉普拉塔河西岸建立了第一座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了殖民活动。从1603年,西班牙人开始引进牛;1680年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乌拉圭河东岸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争夺,最终西班牙于1777年通过战争取得胜利。
1724年,由西班牙人规划的蒙得维的亚建成。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维的亚城并设立地方政权,开始殖民统治,并开始向内陆进行扩张,对美洲原住民进行奴役。蒙得维的亚成立后的几年内,逐渐发展为拉普拉塔河以北、乌拉圭河以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并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争夺海上贸易的主导地位。在此期间,蒙得维的亚多次被接管,成为西班牙总督辖区东部省份的前线基地,用以抵御葡萄牙人的袭击。1807年2月3日,英国军队由奥奇穆蒂将军 (Samuel Auchmuty)和斯特林 (Charles Stirling) 海军上将指挥,在蒙得维的亚战役中击败了西班牙军队,成功占领了这座城市。同年9月2日,西班牙从东班达(Banda Oriental)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调遣军队,重新夺回了这一地区。
独立战争
1810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发起独立运动,1813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新政府召开制宪会议,阿蒂加斯成为联邦制的拥护者,要求每个地区,特别是班达东方(Banda Oriental)的政治和经济自治。然而,议会拒绝让班达东方代表就座,同时布宜诺斯艾利斯新政府奉行基于单一集中制的制度。阿蒂加斯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决裂,围困蒙得维的亚,于1815年初占领该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军队撤出后,班达东方任命了第一个自治政府。阿蒂加斯在他的保护下组织了联邦联盟,由六个省组成,其中五个后来成为阿根廷的一部分。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东岸,1817年占领蒙得维地亚,并在1821年将乌拉圭作为“西斯布拉丁省”完全并入葡属巴西。巴西帝国于1822年从葡萄牙帝国独立。为了回应吞并,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耶哈等一批民族英雄夺回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由于在宣布独立的同时,乌拉圭宣布并入拉普拉塔联合省(阿根廷),后来巴西与阿根廷就乌拉圭的归属问题展开争夺。1827年,在与阿根廷之间的伊图萨因戈战役中,巴西人被打败。1828年,在英国的调节下,乌拉圭被承认独立,成为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一个缓冲国。1830年7月18日,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正式成立。
19世纪
1830年至1835年,里韦拉当选总统期间,于1831年组织了一场名为La Campaña de Salsipuedes的种族灭绝运动,查鲁亚人急剧减少;同时,拉瓦列多次组织叛乱,失败后逃往巴西。奥里韦当选总统后,允许拉瓦列及其追随者回国,这引起了里韦拉的不满。1836年,退居将军里韦拉发兵起义,准备推翻奥里韦政权。在这期间,出现了保守的布兰科斯(“白党”)和自由派的科罗拉多党(“红党”)。科罗拉多州由首任总统弗鲁克图索·里维拉 (Fructuoso Rivera) 领导,代表蒙得维的亚的商业利益。布兰科党以第二任总统曼努埃尔·奥里韦为首,捍卫农村农业利益,宣扬保护主义。双方的非官方名称取自其支持者所佩戴臂章的颜色。最初,科罗拉多人穿蓝色衣服,但颜色在阳光下褪色,所以他们换成了红色。1838年,里韦拉政府取胜。1839年,借助法国和阿根廷移民的支持,里韦拉将阿根廷独裁者曼努埃尔·罗萨斯的军队赶出了乌拉圭。1840年,失去法国支持的里韦拉力量被削弱,而逃往阿根廷的奥里韦则得到了罗萨斯的支持,在经历了三年的战争后,1842年,奥里韦打败了里韦拉。1843年2月16日,奥里韦及罗萨斯的军队开始对蒙得维的亚展开了长达九年的包围。法国和英国曾对城内的守军提供支援和补给,但持续到1850年时,他们选择相继离开,这让蒙得维的亚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1951年,阿根廷恩特雷里奥斯省省长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因反对罗萨斯的统治,起兵帮助乌拉圭人打败了奥里韦。1851年,巴西向蒙得维的亚守军提供军事援助。1851年10月8日,奥里韦与里韦拉达成和解并开始联合起来对抗外来侵略者罗萨斯。战争胜利后,蒙得维的亚通过签署条约来回报巴西的支持,确认巴西有权干预乌拉圭内政。1864年至1870年,乌拉圭同阿根廷和巴西组成三方联盟,进行了巴拉圭战争。1875年,洛伦索·拉托雷上校在通过政变推翻了何塞·埃廖里政府之后,开始实行铁血政策以巩固中央政府的权力,此后相继上台的军政府也继续沿袭此政策,一直持续到1890年。大战争之后,移民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到1879年,该国总人口超过438,500人。畜牧业和出口的急剧上升,蒙得维的亚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以及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货物的转口港。在这个独裁时期,政府采取措施将国家组织为现代国家,鼓励其经济和社会转型。压力团体(主要由商人、庄园主和实业家组成)被组织起来,对政府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1890年3月,胡利奥·埃雷拉-奥韦斯当选总统,乌拉圭恢复文人统治,但不久后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政局出现动荡。1894年,胡安·伊迪亚尔特·博尔达当选总统,政治形式进一步扩大,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因为对省份控制权感到不满,白党与红党间发生矛盾。1897年3月,萨拉维亚叛乱,同年8月博尔达总统被刺身亡。在胡安·林多福·奎斯塔斯担任临时总统后,1897年9月18日,红党和白党签订《拉克鲁斯和平协定》。
20世纪
1903年,红党成员何塞·奥多涅斯当选总统,上任后他开始以畜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服务业,这为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上半叶的这段时间里,乌拉圭政治稳定,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社会福利优厚、国家安定和谐。也就是在这期间,它被喻为“南美瑞士”。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乌拉圭受到影响,经济开始恶化。到了1960年代的时候,乌拉圭的经济状况出了很大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激化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1962年,共和国大学法律系学生劳尔·森迪克等领导人在工人群体中建立了民族解放运动—图帕马罗斯(西班牙语:Movimiento de Liberación Nacional - Tupamaros),该组织是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乌拉圭的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城市游击队组织。1967年,图帕马罗斯实施了几起抢劫行动,并通过报纸宣传在穷人中树立“罗宾汉”的形象。1968年,乌拉圭总统豪尔赫·帕切科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后于1972年进一步暂停公民自由。在经济和政治动荡不安加剧的背景下,1973年,总统胡安·玛丽亚·博达贝里请求军队解散议会,并建立了一个军民统治的政权。这是一场得到中情局支持的政治镇压和恐怖统治运动,包括情报行动和暗杀反对派人士,被称为"白头海雕行动"。媒体受到审查或禁止,工会运动被摧毁,一些作家的作品被禁止后大量书籍被焚烧。被认定为政权对手的人被排除在公务员和教育体系之外。1972年3月,博达贝里政府开始增加军事方面的财政预算,加强军队和警察的力量,图帕马罗斯被军队镇压。1973年2月,由于博达贝里总统要任命文人为国防部长,陆军和空军联合发动政变,随后海军也加入政变。在军方压力下,博达贝里总统被迫签订《博伊索·兰萨协定》,实权被架空,成为名义上的总统。军方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军政府,开始独裁统治。1973年至1985年12年的军民统治期间,大约有180名乌拉圭人被杀害和失踪,成千上万人非法拘禁和受到酷刑。其中大多数被杀害于阿根廷和其他邻国,其中36人在乌拉圭被杀害。社会开支减少,许多国有企业被私有化。然而,经济并未改善,在1980年后恶化,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0%,失业率上升至17%。到了1984年,军政府还政于民。
1984年至今
由军方起草的新宪法在1980年11月的全民公决中被否决。公投后,军方宣布了一项恢复文官统治的计划,并于1984年举行了全国选举。红党的胡利奥·玛丽亚·桑吉内蒂当选总统后,恢复了民主制度以及各政治组织的合法地位,并颁布了《大赦法》,释放了包括61位图帕马罗斯组织前成员在内的所有政治犯。但在涉及到大赦犯有侵犯人权罪行的军人和警务人员时,引发了民众对《大赦法》的争议。1985年, 科罗拉多党领袖胡利奥·玛丽亚·桑吉内蒂赢得总统职位,并于1985年至1990年任职,政府实施了经济改革并巩固了民主。1989年,民主党成员路易斯·拉卡列·埃雷拉当选总统后积极推进的以私有化、贸易自由化为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遭到工会组织的反对,最后计划被废除。其后,胡利奥·玛丽亚·桑吉内蒂再次当选总统,在任期间改革社会保障,修改宪法里的选举制度,在反贪腐的行动中逮捕了前总统拉卡列的顾问达尼埃尔·康邦以及前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布加拉。
从1999年开始,乌拉圭的经济陷入衰退。2001年巴特列政府提出了国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私有化法案,但遭到了全民公投否决。2004年,广泛阵线的巴斯克斯当选总统,他在任期间推进了一系列促进公平和减少贫困的社会改革,离任时民意支持率超过80%,在当时被认为是“乌拉圭近25年来最为成功的政治家”。巴斯克斯坚持经济正统观念。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经济从衰退中复苏,他将外国投资增加两倍,减少贫困和失业率,将公共债务从占GDP的79%削减到60%,并保持通胀稳定。2009年,广泛阵线的何塞·穆希卡当选总统,2015年他签署法案使乌拉圭成为拉丁美洲第二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乌拉圭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大麻完全合法化的国家,大麻的种植、使用和销售于2013年12月11日合法化。2014年,巴斯克斯再次当选总统,但由于经济下行导致的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这让他的民众支持率远不如上一任期。2019年11月,民族党的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波乌当选现任总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乌拉圭位于乌拉圭河的东岸,它的位置介于南纬30°~35°、西经53°~58°之间,属于西3时区,东部和东南部是大西洋,南部为拉普拉塔河,北部与巴西接壤,西邻阿根廷。陆地边界线全长1564千米,海岸线全长660千米。从地图上看,乌拉圭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心脏,国土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为南美洲面积第二小。
气候
作为南美洲唯一国土面积全部属于温带地区的国家,乌拉圭四季分明,由于位于南半球,其季节正好与北半球的中国相反,每年的1月至3月是夏季,气温在17℃至28℃之间,7至9月份是冬季,气温在6℃至14℃。一月份,蒙得维的亚市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3℃;七月份,蒙得维的亚市的绝对最低气温为-4摄氏度。阿蒂加斯市在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18摄氏度,最低气温为7摄氏度,夏季雨量偏少,冬季雨水偏多。从南至北的区域年降水量为950毫米至1250毫米。全国各地气候差别不大,但远离水域的西北部地区会更温暖一些。由于没有山作为屏障,很多地方都容易受到劲风侵袭。一般来说,从北部吹来的是暖风,而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吹来的风是冷风,夏季的风则主要来自于海洋,风的侵袭可使乌拉圭的天气发生剧烈变化。
地质
乌拉圭的地质结合了区域前寒武纪 - 成年盾单位,白垩纪喷发的火山岩区域和丰富的沉积岩,其中最古老的沉积相可以追溯到泥盆纪。塑造乌拉圭地质的重大事件包括跨亚马逊造山运动(20亿年前)、罗迪尼亚的解体(700-500百万年前)和南大西洋的开放(大约145百万年前)。
地盾区域
乌拉圭的地盾以南里奥格兰德-乌拉圭盾牌的名称命名,包括巴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乌拉圭大部分国土的基底由拉普拉塔河克拉通的结晶基底岩石组成。这种岩石只在乌拉圭的南部和东部地区露出地表,并形成了丘陵景观,而在其他地区,这些岩石被年轻的火山岩或沉积岩所覆盖。
沉积地层
乌拉圭境内已被多种沉积地层覆盖,从泥盆纪砂岩到第四纪黄土。所有的沉积地层都只覆盖了该国的部分地区,因为沉积物并不均匀,而且侵蚀已经清洁了地表、小溪和海岸。 晚古生代乌拉圭领土受卡鲁冰川和随后由大的冰叶覆盖冰盖涵盖的大部分冈瓦纳。在乌拉圭发现的页岩上的冰川纹和类似斑纹的沉积物与这种冰川作用有关。在南大西洋的早期裂谷阶段,巴拉那盆地南部地区经历了温和的抬升,使沉积物偏离了乌拉圭的Tacuarembó地区。这些变化导致在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早期形成Itacuanbú和Tacuarembó地层。
地形地貌
乌拉圭地势平坦,没有高山也没有沙漠,大部分是丘陵和草原,平均海拔116.7米。。南部地区的平原主要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延伸,土壤肥沃。北部为巴西高原的延伸,有一些海拔不超过200米的丘陵。中部为波状平原,有一些低矮的丘陵。全国最高的山是卡特德拉山(Cerro Catedral),海拔513.6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乌拉圭水量丰富,境内河流和湖泊密集。乌拉圭河是其与阿根廷之间的界河,也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起源于巴西南部,全长1600千米,在皮拉图巴附近与卡诺阿斯河汇成乌拉圭河。拉普拉塔河位于乌拉圭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宽的河流,最大宽度约为220千米,总表面积约为350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为3170000平方千米,是南美洲第二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域之一。内陆河中最长的河流是内格罗河,它发源于巴西高原,是乌拉圭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全长约1000千米,贯穿整个中部地区,在弗赖本托斯城南部汇入乌拉圭河。乌拉圭第二大的内陆河是伊河,全长224千米。最大的沿海湖为米林湖。
水利
内格罗河上的内格罗水库,是南美洲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之一,面积1100平方千米,总库容量110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乌拉圭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盛产紫水晶、玛瑙、大理石、乳白石等。2020年,总产矿量1549万吨,其中石灰岩131.1万吨,铁0.31万吨,砂185.5万吨,石渣305.7万吨,凝灰岩677.5万吨。
森林资源
水资源
乌拉圭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水资源和最大的地下水资源,与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共享瓜拉尼含水层。乌拉圭年平均降水量超过了1182毫米,2002年,其可再生水资源为人均410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倍,2017年,其可再生水资源为49812立方米。
土地资源
乌拉圭国土面积80%为农业用地,12%为森林面积,其他占8%。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乌拉圭本土的大型动物很少,该国的哺乳动物包括(Euphractus)、鹿(Cervidae)、狐属(Vulpes)、野猫(Felis silvestris)和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世界上最大的现存啮齿动物)。 该国许多地区都有蜥蜴(Lacertilia)、乌龟(Chinemys reevesii )。类似鳄鱼的爬行动物,称为凯门鳄(Caimans),生活在乌拉圭河的上游。 潟湖里有大量的火烈鸟(Phoenicopteridae)、白鹭(鹭科)、鹤(Gruidae) 和其他水禽,山上也有很多虎皮鹦鹉(Psittacidae)。 该国的其他鸟类包括鹧鸪(齿鹑科)、蜂鸟(Trochilidae)、乌鸦(Corvidae) 和穴小鸮(Athene cunicularia)。被称为美洲鸵(Rheas)的大型不会飞的鸟类在乌拉圭很常见,但现在主要出现在农场。
乌拉圭濒危物种有食蟹浣熊(Procyon cancrivorus)、披毛犰狳(Chaetophractus villosus)、巴西树豪猪(Coendou prehensilis)等。此外,珍稀物种还有橙头黑鹂(Oriolus auratus)、茶腹食籽雀(Sporophila hypoxantha)、长耳垂伞鸟(Cephalopterus penduliger)、珠色鹦哥(Pyrrhura perlata)、细腰猫(Herpailurus yaguarondi)、山兔豚鼠(Cuniculus paca)和鬃狼(Chrysocyon brachyurus)等。
植物
草原草和草本植物在自然景观中占主导地位。含羞草(Mimosa pudica)、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和八角(Illicium verum)是最常见的小型植物。在河流沿岸的狭窄地带,草原变成了覆盖岩石山丘和山脊的灌木林。该国的主要树木和灌木包括桤木(Quercus)、柳树(Salix)、桉树(Eucalyptus)、松树(Pinus)、杨属(Populus)、金合欢树(Acacia confusa)和芦荟(Aloe vera)。同样常见的还有长角豆的阿根廷牧豆树(牧豆树属 alba)和艳榄仁 (诃子属 superba),其木材和树皮可用于革和染色。原生油棕(Elaeis guineensis)生长在山谷和东南沿海地区。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8月,乌拉圭国家级保护区系统包括17个区域,面积达到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5%。其中Valle del Lunarejo(卢纳雷霍山谷)保护区,占地600多公顷,拥有200多种鸟类和哺乳动物;乌拉圭目前有8个海洋保护区,总量为1925平方千米,占有不到全国1%的海洋面积。乌拉圭目前有圣特雷萨国家公园(Santa Teresa National Park),卡波波里奥角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de Cabo Polonio)等十个国家公园。
自然灾害
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乌拉圭经历了连续3年的干旱时期,2022年10月,乌拉圭宣布全国农业进入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在2023年1月又宣布时间延长至同年4月,截止同年3月,乌拉圭全国60%的地区处于重度干旱水平。当地时间2023年3月13日,乌拉圭牧农渔业部表示,受2022年的旱灾影响,预计2023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将达近30年最高水平。
行政区划
政区
乌拉圭全国共有19个省级行政区,除首都蒙得维的亚外,另有18个省级行政区,共下辖112个市镇。
主要城市
蒙得维的亚
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是乌拉圭的首都,是世界上第三靠南的首都城市,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我看见一座山”。相传,1519年麦哲伦航海时期,有一位海员看见远处的山包,大喊道“我看见一座山。”,蒙得维的亚因此得名。蒙得维的亚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条件。它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街道旁玫瑰竞相开放,有“玫瑰之城”的美称。它位于拉普拉塔河的北岸,面积530平方千米,人口138.3万,年平均气温16.5℃,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乌拉圭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
由于地处温带,蒙得维的亚空气清新,遍地树木。它曾经是防御英国和葡萄牙帝国殖民者入侵的要塞,现在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旧城保留着西班牙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谐宁静,以宪法广场为中心,广场上有18世纪建造的天主教教堂。新城则呈现出现代化的风貌,中心街道“七月十八日”大街为纪念国家独立而命名。
派桑杜
派桑杜(Paysandú)被称为“北方的皇后”,是乌拉圭全境面积第三大的城市,也是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的要道,截止2011年,该市总人口为76,412人,阿蒂加斯将军大桥横跨乌拉圭河连接起两岸的两个国家。这座城市最初是由天主教的神父创办的印第安人合作村逐步发展而成的,城中还遗留着一座19世纪修建的大教堂。
萨尔托
萨尔托(Salto)是乌拉圭最大的内陆城市,农牧业发达,那里的柑橘和葡萄酒很有名。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萨尔托水电站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座水电站位于乌拉圭河上,是乌拉圭与阿根廷共同建造的。
政治
政体
乌拉圭的国家体制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治体制是总统制。总统以及副总统、国会议员、各省省长都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任期五年。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不可连任,但可隔届再次竞选。副总统为当然参议员兼任斯里兰卡议会主席和参议长。总统和部长委员会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
司法
最高法院由五位大法官组成,任期十年。院长任期一年,由五位大法官轮流担任。2023年最高法院的现任院长为多丽丝·莫拉莱斯·马丁内斯(Doris Morales Martínez)。
议会
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每五年举办一次。乌克兰的议会是两院制,参议院由31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由99名众议员组成,任期五年,可连任。斯里兰卡议会主席和参议长由副总统兼任,截至2023年2月,贝亚特里斯·阿希蒙担任此职务。众议长任期一年,由众议员选举产生,现任众议长为红党议员奥佩·帕斯克特(Ope Pasquet)。
本届国会于2020年2月15日组成。国会中各党派占比如下表:
宪法
在独立后,乌拉圭的第一部宪法于1830年7月18日颁布。后来又经历了四次修宪,分别是1951年废除总统制、1966年恢复总统制、1973年政变后废除宪法和1985年恢复宪法,目前施行的是1966年修宪后的宪法。宪法规定: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是其领土内所有居民所组成的政治联盟,是一个自由的、不依靠任何外部势力的国家,也不为任何人或任何家庭所世袭。国家的主权由选民通过选举、创制、复决直接行使,由宪法所确定的代议制权力机构间接行使。设总统和副总统各一名,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政党
广泛阵线是乌拉圭的在野党,也是议会的第一大政治力量。它是中左派政党联盟,现有20多个左派政党和派别,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从2005年至2020年,广泛阵线赢得三次大选,连续执政15年。乌拉圭的主要政党有民族党(Partido Nacional)、广泛阵线(Frente Amplio)、红党(Partido Colorado),以及公开市政党(Cabildo Abierto)。
民族党(Partido Nacional):又称白党(Partido Blanco),是乌拉圭的执政党,它代表的是农牧业主的利益,因此在内地尤其是农村影响较大。该党主张经济改革、以及社会和国家体制改革,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宪法和公民自由,追求正义的民主社会。其曾在1973年被军阀取缔,后在1982年恢复合法地位,并于1990年至1995年间执政。现任总统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波乌,1973年8月11日出生于蒙得维的亚,毕业于乌拉圭天主教大学法律系。他曾以民族党的候选人的身份先后参加了2014年和2019年的两次大选,但首次竞选失败。2019年11月,民族党与红党和公开市政党组成联盟,助力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波乌赢得大选。
广泛阵线(Frente Amplio):中左翼政党联盟。成立于1971年,包括人民政府运动、社会党、基督教民主党、共产党等派别。1973年被军政府取缔,1982年恢复合法地位。1989年、1994年两度竞选首都市长成功。1994年同其他左派政党组成进步联盟—广泛阵线。2004年,新多数派加入,改名为进步联盟—广泛阵线—新多数派。2005年再次改名为广泛阵线。1994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推举联盟主席巴斯克斯参加总统选举,前两次未获成功,第三次在大选首轮投票中胜出。2005-2020年连续执政15年。该党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民主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内涵:追求政治民主,反对集权统治;追求经济民主,反对贫困;追求社会民主,主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对外交往中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捍卫自决,反对干涉、封锁、以大欺小。现有20多个左派政党和派别,主要有“人民参与运动”(Movimiento de Participación Popular)、“乌拉圭大会”(Asamblea Uruguay)、“新空间”(Nuevo Espacio)等。
红党(Partido Colorado),1836年成立,是传统中右派政党,代表工商资产阶级、社会民主主义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利益,是乌拉圭的第三大政治力量。信奉民主、自由、参与、社会公正原则。对内主张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公平分配收入。对外强调民族自决和不干涉政策,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合作及拉丁美洲地区一体化。历史上曾执政100多年,1973年被军政府取缔,1982年恢复合法地位,1984年、1994年和1999年三度在大选中获胜。党内主要派别有加油乌拉圭(Vamos Uruguay)、巴特列主义方案(Propuesta Batllista)等。全国执行委员会为该党领导机构,由15名委员按半月轮值主席。
公开市政党(Cabildo Abierto):执政联盟成员,议会第四大政治力量。2019年由前陆军司令马尼尼创立,名称源于西班牙殖民时期市政厅公开议事机制,主张民意优先,通过制度改革扩大民众参与政治。信奉阿蒂加斯主义,以发扬并践行乌民族英雄阿蒂加斯执政理念为宗旨。
元首
乌拉圭总统(英语:President of Uruguay,西班牙语:Presidente de Uruguay)是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军队总司令,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可连选连任,但可隔届再次参选。权限包括指挥所有武装部队、颁布所有法律、颁布实施法律所需的特别条例、否决法律的权利以及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条约谈判。职责有颁布和实施所有法律,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发布特别规定以补充解释法律。向国会呈送国情咨文,对国会通过的议案提出反对或保留意见,向议会两院提交议案或法律修正案,任命文官和军官。
政要
现任乌拉圭政府于2020年3月1日成立,其主要构成如下:
国际关系
综述
乌拉圭在外交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主张世界的多极化,与176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在49个国家设立大使馆,既注重与美国及欧盟国家的传统关系,也重视拓展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互利合作。截止2023年12月,乌拉圭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金融组织、南美洲联盟等众多国际组织和机构,2022年12月,乌拉圭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与美国关系
自1830年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和美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美国的多任总统、国务卿、外交部长等都曾到访乌拉圭。1867年4月5日,乌拉圭和美国正式建交。进入20世纪,乌美关系日益友好,到了20世纪20年代,乌拉圭已经成为南美洲最亲美的国家。此后,双方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合作密切,即便偶有摩擦,也维持在良好的政治关系中。乌拉圭自回归民主以来一直与美国保持着友好关系。近年来,随着2004年双边投资条约和2007年1月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的签署,两国之间的商业关系大幅扩展。美国和乌拉圭也在军事问题上进行了合作,两国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乌拉圭总统桑吉内蒂对美国进行了30年来乌总统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2009年,美国在西半球的事务助理国务卿苏埃拉访问乌拉圭。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乌拉圭,并出席总统权力交接仪式。2011年,乌、美首次举行防务战略对话。2012年,乌拉圭的阿斯托里副总统到访美国。2014年,乌拉圭何塞·穆希卡总统访问美国并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2020年,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上任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并在任期内与美国互动频繁。2021年,美国派出多位军方代表和官方代表对乌拉圭进行访问。2022年4月,乌拉圭布斯蒂略外长应邀访美。同年,美国总统拜登会见乌拉圭驻美大使杜兰,拉卡列总统因感染新冠病毒取消行程改以视频形式参加第九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计划,11月,拉卡列总统接待了到访乌拉圭的美国西半球事务助理国务卿尼科尔斯,并举行乌、美年度首次政治对话。4月,乌国防部长加西亚访美。同月,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梅南德斯访乌。6月,拉卡列总统访美,会见美总统拜登,接受美洲理事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徽章奖”。
与欧洲关系
乌拉圭重视与欧盟各国之间的发展关系,但在农业方面反对保护主义,希望通过谈判来促进乌对欧出口的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乌拉圭同西欧国家互动密切,互访频繁。2010年至2014年,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先后访问西班牙、瑞典、德国、比利时、芬兰、梵蒂冈和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并与西班牙、瑞士和马耳他等国签署了引渡协定和避免双重关税协定。2015年,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访问法国。2019年6月28日,南共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2020年,乌拉圭外长布斯蒂略访问了欧盟总部以及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比利时。2022年5月,乌克兰总统拉卡列访问英国。同年9月,乌拉圭外长布斯蒂略访问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2023年2月,希腊外长登迪亚斯访乌。7月,拉卡列总统赴比利时出席第三届欧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峰会(欧拉峰会)。
与中国关系
作为地球上相距最遥远的两个国家,乌拉圭和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双方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稳定,两国于1988年2月3日建交,同年11月,胡利奥·玛丽亚·桑吉内蒂总统率领80人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1990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对乌拉圭进行了访问,这是该国第一次出访拉丁美洲国家,在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动物检疫和卫生合作协定》《关于植物检疫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体育协定。2016年双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4月18日,乌拉圭的布斯蒂略部长相继接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和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听证会结束,双方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成立了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组。
与巴西关系
在外交理念上,乌拉圭支持南美及拉美一体化、主张加强南南合作,优先发展同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尤其是同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的关系。积极参与拉丁美洲地区事务,倡议加强区域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经济稳定。1970年5月,两国签署共同开发瓜伊拉瀑布的协定。1973年,双方为解决边界纠纷,签订了《拉普拉塔河流域条约》。1975年,乌拉圭和巴西签署了双边友好合作条约,以及近20项双边合作协定。1982年,两国签署了经济互补协定,期限6年。1991年3月26日,乌拉圭与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组建了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西班牙语:Mercado Común del Sur,葡萄牙语:Mercado Comum do Sul),由此乌拉圭和巴西之间的经济关系得到增强。
与阿根廷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后,乌拉圭开始和阿根廷加强合作。1977年阿根廷总统豪尔赫·魏地拉访问乌拉圭。1978年,两国正式划定了大西洋和拉普拉塔河的分界线。1981年,两国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决定。1982年,英阿马岛发战争爆发,乌拉圭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1983年,两国合建的萨尔托水站完工。1986年,乌拉圭、阿根廷和巴西总统在巴西利亚举行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地区一体化进程。
与其它国家关系
乌拉圭与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学关系比较密切。1999年7月,墨西哥与乌拉圭签署了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2001年1月两国签订经济补偿协定,2003年11月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乌拉圭曾在1964年9月8日与古巴断交,1985年4月两国恢复贸易和文化关系。2019年2月,在委内瑞拉问题上,乌拉圭和其它国家一道建立了“蒙得维的亚机制”,积极斡旋。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上任后,访问了巴西、哥伦比亚和巴拉圭等国家。与欧美和拉丁美洲国家相比,乌拉圭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关系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乌拉圭开始和中东及非洲产油国深化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开始重视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关系。2011年3月15日,乌拉圭成为第七个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南美国家,尽管没有具体说明巴勒斯坦国的边界作为承认的一部分。乌拉圭政府在声明中表示,其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坚定承诺,但拒绝具体说明边界,“以避免干涉需要双边协议的问题。”
国际组织
乌拉圭是联合国的观察员国家之一,曾在2016至2017年度担任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除此之外,乌拉圭还是美洲国家组织、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经济体系、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七十七国集团、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和不结盟运动等组织的观察员之一。
军事
三军构成
总统为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部长和三军司令由总统任命。乌拉圭的陆、海、空三军相互独立,各军种最高指挥机构是各军种司令部。司令是最高领导,任期五年,届满必须退役。截止2023年2月,现任军队高级将领为:陆军司令赫拉尔多·弗雷戈西(Gerardo Fregossi),空军司令路易斯·埃韦尔·德·莱昂(Luis Heber de León),海军司令豪尔赫·威尔逊(Jorge Wilson)。上校或以上军衔由参议院批准授予,如果遇到参议院休会,必须经由议会的常务委员会批准。乌拉圭部队人数总计约为2.1万人,占总人口的0.6%。2020年,国防经费在政府的总支出中占比2.33%,为147.15亿比索。
陆军
乌拉圭现有陆军1.62万人,分为四个师。其装备包括15辆以色列Ti-67(T-55)主战坦克(MBTs)、17辆美国M24切菲轻型坦克、46辆M41A1沃克猎犬轻型坦克、24辆美国M113A1装甲输送车(APCs)、15辆捷克BMP-1步兵战车步兵战斗车辆(IFVs)、130辆OT-64 SKOT装甲运兵车辆、64辆德国Condor装甲运兵车辆、15辆巴西EE-9 Cascavel、18辆EE-3 Jararaca装甲车和48辆俄罗斯轻型装甲Gaz3937两栖车辆。
空军
空军2984人,组织成三个航空旅(I、II和III)和若干中队。作战飞机包括少量的Cessna A-37B Dragonfly攻击机,以及两架Lockheed C-130、两架Embraer C-95 Bandeirantes、一架Embraer C-120ER Brasilia、五架西班牙CASA C-212-200/300 Aviocar和十架Cessna U-206H Stationair运输机。直升机编队包括少量的Bell UH-1H Iroquois、五架Bell 212和两架Eurocopter AS-365N2 Dauphin。
海军
海军5403人,分为四个司令部,乌拉圭海军目前的舰队包括一艘改装过的德国Lüneburg级补给舰,安装了直升机停机坪,用于直升机巡逻和运输,命名为ROU 04 General Artigas;一艘前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Cape级巡逻船,命名为ROU 11 Río Negro;三艘前美国海岸警卫队Marine Protector级巡逻艇,分别命名为ROU 14 Río Arapey、ROU 15 Río de la Plata和ROU 16 Río Yaguaron;三艘前东德Kondor II级扫雷舰;一艘带三桅帆的前桅船,名为Capitán Miranda (ROU 20);以及其他小型船只。
兵役制度
与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不同,乌拉圭实行的是志愿兵役制,18岁至30岁青年均可申请参加,服役时长为1年至2年,也可进行延期。普通士兵至少需要具备初等教育水平,军官则是从军事学院征召的职业军人。入伍前,军队提供职业培训。入伍后,享受国家的特殊福利待遇,包括系统的医疗服务等。此外,服役一定年限后,退役可领取部分或全部薪金。
军事行动
乌拉圭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解决冲突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从1992年开始,乌拉圭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维和行动,是十大维和人员派遣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最多的国家,是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排名世界第一。目前,乌拉圭有2595名士兵在海外执行任务,在拉美国家参与维和行动的总人数中占比约为40%。此外,乌拉圭还是拉美蓝盔部队的主要供应国。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2020年乌拉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其国内总人口为353.1万,其中南非白人占比90.8%,美洲原住民仅占4.9%。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集中生活在首都蒙得维的亚及其周边地区。此外,乌拉圭河沿岸和萨尔托附近的居民也较为密集。乌拉圭国内城镇化率较高。2021年,全国城镇人口302.9万,占总人口86%。其中男性占比48%,女性占比52%,自然增长率为1%,远低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0-14岁儿童占比为18%,15-34岁青年人占比28%,35-64岁中年人占比38%,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6%。截止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12.8‰,死亡率为9.37‰;截止2023年,移民率为-0.794%。
族群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乌拉圭人中的绝大多数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以及一些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白种人占总人口的90.8%,原始土著印第安人占比很少,而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混血也仅占4.9%。2020年,在乌拉圭的华人约有450人。
语言
乌拉圭西班牙语(西班牙语:Castellano uruguayo)是里奥普拉滕西班牙语(西班牙语:Castellano rioplatense)的一部分,是乌拉圭和乌拉圭侨民所使用的西班牙语变体。但这里说的西班牙语与在墨西哥听到的不同,乌拉圭西班牙语深受意大利影响,许多意大利语单词实际上已融入该语言中。这种类型的西班牙语与在阿根廷听到的西班牙语类似。乌拉圭使用的方言与周边国家(例如阿根廷)非常相似。此外,英语和法语在当地也被列入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中。在商务交往方面,则普遍使用英语。由于乌拉圭靠近巴西,使用葡萄牙语的场景也渐渐增多。此外,乌拉圭也有一些方言,Rioplatense来自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结合。这种独特的语言混合体位于乌拉圭与巴西的边境。因为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使用者在这里混合,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当地方言。此外,2001年,乌拉圭手语被认定为官方语言。
蒙得维的亚和该国整个南部地区使用的西班牙语多种多样,显示出使用voseo称呼形式,用代词vos代替tú形式。在该国的其他地区,tú比vos更常用。在某些地方,使用tú,但其词形变化与vos相对应,如:tú tenés,而不是tú tienes (tuteo) 或vos tenés (voseo)。Tuteo在罗查和马尔多纳多的某些地区更常用。乌拉圭西班牙语的特点是没有口音或语调,通常口音是中性的。
乌拉圭葡萄牙语的变体与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乡村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尾部非重读鼻元音的去鼻化、用半元音/j/取代侧腭音/ʎ/、尾音不升高。无重音/e/,齿龈颤音/r/代替喉音R,尾声的横向实现/l/代替L-发声。前两个特征在葡萄牙语口音中很少见,而L发声在巴西是常态,但在其他国家则不然。
宗教信仰
作为一个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基督教信徒在乌拉圭人中占比最多,约占总人口的49%,其中包括占总人口41%的天主教信徒。其次,无信仰者也占比较多,约占总人口数的38%。此外,犹太教信徒占比约为1.7%,是世界上犹太人口回归率最高的国家;其它宗教的信徒占比总和约为13%。由少数民族组建的主流新教团体主要包括圣公会、浸礼会、路德会和卫理公会。其它教派团体还有东正教、五旬节、门诺派和福音派等。
1624年,耶稣会的传教士进入东岸地区传教,并开始作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区的一个附属单位。1878年,耶稣会建立自己的第一个单独的教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移民将西方思想带入南美,尤其是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思维,削弱了教会的地位。1838年,方济各会女修道院被关闭。1916年,乌拉圭开始正式实施政教分离。随着世俗化进程的发展,教会在民众生活中的作用被减弱。1872年,第一个天主教改政党成立,也就是乌拉圭公民联盟。20世纪60年代,以天主教会为代表的教会力量开始扩大。20世纪末,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人们开始去教堂寻求精神寄托。尽管如此,宗教在乌拉圭的影响仍然很小,教会不会影响政府的决策。
经济
综述
尽管受疫情影响压力较大,但乌拉圭的经济情况整体平稳。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741.82亿美元,增长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867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乌经济增长2%。2019年,乌拉圭第一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6%,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26%,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为68%。
乌拉圭长期实行稳健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经济体量在拉丁美洲处于中等水平,较为依赖出口,产业结构单一。农牧业发达,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此外,有钻石之国美称的乌拉圭,还盛产紫水晶、玛瑙、大理石、乳白石等。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以旅游、交通、金融、物流业为主。工业不够发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大麻完全合法化的国家,大麻的种植、使用和销售于2013年12月11日合法化。
乌拉圭比索是乌拉圭的法定货币,负责发行的机构是巴拉圭中央银行。截止2023年1月,乌拉圭通货膨胀率为8.03%,失业率为7.9%,出口额133.56亿美元,进口额109.4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242.97亿美元,外债余额531.14亿美元,外汇储备额157.52亿美元。
第一产业
农牧业在乌拉圭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乌拉圭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占该国出口总额的70%。2020年出口产品中,牛肉(15.81亿美元)、纸浆(11.01亿美元)、大豆(7.48亿美元)和奶制品(6.48亿美元)占据重要地位。
全国有365万公顷可耕种的农业用地,有646.7万公顷的牧业用地。乌拉圭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之一,2019年种植大豆91.7公顷,种植23.8公顷,种植水稻14公顷,肉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养牛1141.1万头,养羊656.2万头。农牧业从业人员共有6.4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7.9%。农牧业产品中的大部分都被用于出口,2021年乌拉圭的稻米出口量在世界排名第七,肉类、皮革、羊毛等牧业出口量占出口总额的23%。渔业资源也很丰富,盛产大黄鱼、鱿鱼、鳕鱼。2019年捕鱼量68604吨,其中家鱼0.5万吨,海鱼5.31万吨,软体鱼0.09万吨,甲壳亚门0.63万吨。全国工业捕鱼船55条,渔民捕鱼船640条,总共695条。
第二产业
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乌拉圭全国共有1.82万家工业企业,贡献的总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2.85%,为76.19亿美元。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口的13.6%,约为11万人。2021年,乌拉圭工业增加值为111.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05亿美元,占比GDP总量为18.87%,其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1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0.65%,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6.46%。
作为农牧产品出口大国,工业也以肉类加工、酿酒、榨油、制糖及罐头、面粉加工、牛乳和干酪加工、造纸等农牧产品加工为主。此外与之关联的纺织业,诸如羊毛加工、棉纺和化纤产品的生产等也是工业的组成部分。蒙得维的亚是工业中心,集中了全国60%的人口,周边的皮革厂、奶制品加工业、屠宰冷藏联合企业等传统企业,以及化学、橡胶、石油化工和电机等现代企业,创造出了全国80%的工业产值。在沿海地区同样也分布着一些工厂,而畜牧业地区人口稀少、分布的工厂也较少。
第三产业
旅游业乌拉圭政府重要的产业,首都蒙得维的亚以及埃斯特角等地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来自美国、欧盟、巴西、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地的游客。乌拉圭2019年总共接待外国旅客约322万人次,同比下降13.2%,带来外汇收入1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8.6%。乌拉圭2020年一季度总共接待外国旅客约100万人次,同比下降8.3%,带来外汇收入6.75亿美元,同比下降13%。2022年乌拉圭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亿美元(+6.53%)。乌拉圭增加值在2022年达到近十年的峰值,达到374.9亿美元。
乌拉圭重视对外贸易,其出口国主要国主要有巴西、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地区。主要出口产品为农副产品,包括肉类、乳制品、大豆、大米、纸浆和木材等。进口则货物则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和中国等。进口产品主要是科技产品和日用品,包括汽车、汽车配件、手机电话、服装、鞋帽、塑料等。
2016年~2019年,乌拉圭出口额处于增长状态,但在2020年出口额下滑较大;2016~2018年,进口额处于增长,但在2018~2020年进口额下滑较大。截止2021年,乌拉圭出口额为115亿美元,进口额为89.64亿美元,进出口差额达到25.36亿美元。
乌拉圭是一个小型的经济开放体,其金融和保险业、特别是银行业是经济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部门。乌拉圭银行业比较发达,是南美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外国个人和公司在银行开立账户程序简易,资金转移、利润汇款不受限制,投资收益可以以任何货币汇出。外汇市场高度开放,没有外汇管制政策,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
2022年乌外债余额531.14亿美元,外汇储备额157.52亿美元。
经济功能区
乌拉圭政府目前运营着十二个自由贸易区:Nueva Palmira、Fray Bentos(UPM)、Libertada、Punta Pereira(Montes delPlata)、Colonia、Colonia Suiza、Floridasur、Rivera(国家控制)Zonamerica、WTC、Praque de las Ciencias、Aguada公园。
乌拉圭自由贸易区为企业提供的优势包括:企业所得税 ( IRAE )、财富税和所有其他国家免税,向非居民支付的股息免税,国外销售和购买的增值税免税商品和服务以及在自由区内提供的销售和服务,自由区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的商品免征关税。
为了在乌拉圭自由贸易区开展业务,公司必须向国家自由区办公室提交与自由区运营商的协议以及商业计划以供批准,以及确保75%的员工为乌拉圭国民。
重要企业
d Local
dLocal Limited是一家乌拉圭金融科技公司,它提供将全球商家与新兴市场连接起来的跨境支付。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初创公司,很快就成为乌拉圭第一家独角兽公司,截止2020年,该公司市值已超过10亿美元,公司在蒙得维的亚、圣保罗、旧金山、伦敦、特拉维夫和深圳市设有办事处。2021年3月,dLocal公司在美国华尔街上市,是南美创业生态系统中,第二家上市纽约的全国性公司。
社会
教育
乌拉圭在1997年文盲率只有2.5%,名列世界前茅,2019年全国文盲率为1.2%。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为47.1%。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大学免费,人均受教育程度为拉丁美洲最高。
乌拉圭的教育事业发达2020年乌拉圭的教育经费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16.79%,为1060.57亿比索。2021年乌教育经费开支为1160.67亿比索,占政府总开支的16.9%,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12.4%。位于首都蒙得维的亚的共和国大学,拥有22个院系,是全国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492位 ,在拉丁美洲排名第85位。截止2023年11月,乌拉圭大学在校生超11,000名,本科院系4个,专业24个,硕士5个院系,专业27个,QS世界大学排名第771-780。乌拉圭整体大学平均入学率为23.8%。
科技
乌拉圭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发展。2000年巴特列执政后,提出了乌拉圭的“硅谷”项目,并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区,吸引了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企业投资,被视为南美地区的信息产业基地。长期以来,乌拉圭的科技投入水平不高,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高等教育机构和政府。
媒体
乌拉圭全国共有各类报刊374种,新闻出版业无论是在乌拉圭的政治还是在经济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国内的知名报刊有1917年创刊的《晨报》,1918年创刊的《国家报》,以及《最新消息报》《观察家报》和《共和国报》等。2019年,全国出版物发行总量为3929种。
根据2011年的数据,乌拉圭全国共有电视台20家,电台100余家。电视和广播的管理工作由国家广播局和国家电视局具体负责,总体上归国家广播电视演出总署管辖。主要电视台共有八家,包括蒙特卡罗台(第四频道)、官方电视台(第五频道)、萨埃塔电视台(第十频道)和电视12台等。其中除了官方电视台(第五频道)为国家所有外,其余都是私营。电台有全国广播电台、环球广播电台、14台(CX14 El Espectador)、16台(CX16 Carve)等。主流媒体对待中国态度中立友好。
文化事业
乌拉圭各省都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且数量众多。截止2022年6月30日,乌拉圭还在运营的公共图书馆有116个,其中较大的图书馆有乌拉圭国家图书馆,普罗维索图书馆,Linardi y Risso图书馆等;还在运营的博物馆共有95个,其中自然博物馆有7个,艺术博物馆有1个,历史博物馆有1个和其他类型博物馆,其中较大的有蒙得维的亚海事博物馆,乌拉圭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浪漫主义博物馆等,此外,政府也图推行流动图书馆计划,这促进了乌拉圭民众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乌拉圭国家图书馆
乌拉圭国家图书馆(Biblioteca Nacional de Uruguay)是乌拉圭的国家图书馆,位于蒙得维的亚市。它成立于1815年,是乌拉圭的法定存储和版权图书馆。自1955年以来,该图书馆一直位于现在的建筑物内。截至2006年,馆藏书籍超过900,000册,期刊、视听材料、地图、乐谱、雕刻、水彩画、照片和手稿等还有20,000余种。
乌拉圭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
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rtes Visuales),前身是乌拉圭美术馆,始建于1911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馆藏有几千件乌最重要国家文化遗产级艺术品,包括胡安·马努埃尔·勃拉奈斯、佩德罗·费加里和华金·托雷斯·加西亚等著名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博物馆经常举办国内外艺术家作品展览。
卫生健康
乌拉圭的医疗水平较高,医疗体系覆盖率为98.8%。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乌拉圭全国医疗总支出占GDP的8.6%,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294美元。2019年,公共医疗的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3.6%。全国共有1.3万名医生,医生数量与人口之间的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平均每258名居民就有一位医生。
乌拉圭是拉丁美洲唯一没有霍乱的国家,并且已经掌握了肝肺移植技术,目前其境内尚未发现埃博拉感染者。2016年4月,乌拉圭曾发现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因为隔离及时,没有再出现其他感染者。2020年3月中旬,乌拉圭境内发现新冠病毒确诊病例,随即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
2020年,乌拉圭全国人口的人口出生率为12.8‰,死亡率为9.37‰,孕产妇死亡率为1.9‰,婴儿死亡率为0.814%,男性预期寿命为75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1岁,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
体育
截止2023年11月,乌拉圭有44个体育馆,如百年纪念体育馆,中央公园体育馆,世纪体育场等体育馆。其中足球是乌拉圭人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普及率很高。同时,在篮球、橄榄球方面的表现得也很出色;水上运动、自行车运动、网球高尔夫球等各种体育运动也在乌拉圭蓬勃发展。
乌拉圭的足球运动曾在世界足球史上绽放光芒,乌拉圭是传统的南美三强之一,曾于193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世界杯赛的冠军,同时还获得了两次奥运会足球冠军(1924、1928)。在2011年7月结束的阿根廷美洲杯上,乌拉圭第15次夺取美洲杯冠军,超越了阿根廷(14次)、巴西(7次)。
1924年乌拉圭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获得了足球比赛的冠军,1928年又获奥运会足球项目的冠军。在国际足坛的威望使乌拉圭成功获得1930年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乌拉圭是第一届世界杯的举办地,在1930年为国际足球联合会建造了第一座体育场,也就目前乌拉圭最大的体育场,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世纪体育场。首届世界杯锦标赛,乌拉圭在决赛中击败阿根廷获得冠军。2011年乌拉圭第15次捧得美洲杯,超越阿根廷成为获得美洲杯最多的国家。目前,乌拉圭全国共有18支甲级球队,每个城镇都有足球场。乌拉圭向世界数十个国家输出众多球员,有很多名球员曾加盟中国的足球俱乐部。
乌拉圭篮球的历史始于参加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奥运会。该队在同年奥运会上排名第六。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乌拉圭国家篮球队再次取得好成绩,获得第五名。1956年,乌拉圭篮球在墨尔本再次获胜,并获得前三名,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上均获得第八名。乌拉圭国家篮球队历史上还曾12次赢得南美锦标赛冠军,并多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和泛美运动会。该国还被选为1967年国际篮球联合会世界杯的主办国。
乌拉圭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24年的1924年巴黎奥运会,参与了拳击、击剑和足球项目,其中足球项目获得冠军,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来自乌拉圭的米尔顿·怀南茨在自行车项目获得一枚银牌。
交通
以公路运输为主,首都蒙得维的亚是全国交通枢纽,有开往国内各地的班车,铁路相对不够发达。除了公路、铁路和航空,乌拉圭的交通运输网还有通航水道。蒙得维的亚港口是南美洲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是与外界往来的重要门户。根据2018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乌拉圭总体基础设施排名位居世界第94位。
公路
乌拉圭国内的公路网络密集,截至2023年1月28日,全国公路总长8751千米,公路状况较好,其中沥青路7854千米、水泥路511千米、沙砾路387千米。
铁路
截至2023年1月28日,乌拉圭铁路的总里程有2993千米,其中绝大部分铁路都是米轨铁路,仅有11千米的铁路是复轨铁路。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量28.2万吨,客运量13.3万人次。 乌拉圭有六条标号铁路线,即海岸线、大都市区线、里韦拉线、白河线、萨尔米纳斯线和托线。蒙得维的亚港的中心火车站是这些线路的起点,也是乌拉圭铁路线路的中转中心。
航运
首都蒙得维的亚是南美洲主要港口之一,港口设有贸易中心,能为来自中国、美欧等国家的产品提供展销平台。乌拉圭的其它的港口还有新帕尔米拉港,以及科洛尼亚、埃斯特角、萨尔托、派桑杜等港口,分布在乌拉圭河河畔、拉普拉塔河河畔和大西洋入海口处。
航空
截至2023年3月23日,乌拉圭境内仅有外国航空公司,没有本国航空公司。共有国际机场15个,蒙得维的亚卡拉斯科国际机场是乌拉圭的空中交通枢纽,它距离蒙得维的亚市中心约18千米在2012年以前,负责乌拉圭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的主要航空公司是普卢纳公司(Pluna),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玻利维亚和西班牙等国通航。直航航班仅有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美国的迈阿密、西班牙的马德里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城市。2019年,全国航空货运量2.67万吨,客运量214万人次。
文化
综述
乌拉圭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德国、瑞士、俄罗斯、犹太人移民、非洲黑奴的后代融合,构成其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特点。各民族人们友好相处、文化和谐交融,相互取长补短。比如狂欢节和坎东贝舞蹈是非洲文化对乌文化影响的典型代表,其中探戈和坎东贝现已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拉圭文化具有较强的欧洲特色,其来自南欧的影响尤为重要。高乔人的传统一直是乌拉圭和阿根廷艺术和民间传说中的重要元素。
饮食
饮食习惯
乌拉圭人的一日三餐与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较为相似,早餐吃面包、牛奶和咖啡等,午餐在下午1点至2点。由于餐馆在晚上8点以后才会开门,所以晚饭时间通常在晚上9点以后。乌拉圭人爱吃肉,他们的烤肉颇有特色,通常搭配蔬菜莎拉和红葡萄酒一起吃。乌拉圭是世界上人均肉类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牛肉为乌拉圭人主要肉食,乌拉圭是世界上主要的牛肉消费国之一。 乌拉圭人在烹制各种各样炖菜、烧烤方面是行家,街头的烤肉店大小林立,可以尝到道地的乌拉圭烤肉。乌拉圭烤肉与巴西有所不同,采用果木在烤架上烤制,风味独特。
特色饮食
马黛茶是乌拉圭的国饮。它由一种冬青类植物的叶子烘制而成,颜色浅绿,味苦,主要生长在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国。最早开始饮用马黛茶的是巴拉圭境内的美洲原住民,后来逐步扩散到整个拉普拉塔河流域,成为深受欢迎的大众饮料。拉普拉塔河流域饮用马黛茶就像中国人喝茶一样,已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乌拉圭,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均嗜于此道,将其视为国饮。他们手把小壶,用金属吸管饮茶,臂下夹着用于续水的便携式暖水壶,有时肩上跨着用于装茶叶、茶壶和暖水瓶的牛皮包。家人或朋友用一个壶共饮是乌拉圭的一种习俗,也是彼此相互信任的象征。
牛排汉堡
牛排汉堡(Chivito)是乌拉圭的国菜。它是一种由切片牛肉排(churrasco)、马苏里拉奶酪、火腿、番茄、蛋黄酱以及黑或绿橄榄组成的三明治。奇维托通常还加入培根和煎蛋或白水煮蛋。它通常放在一个面包中,常常搭配薯条一起供应。其他配料,如根甜菜、豌豆、烤或油煎红辣椒以及黄瓜片,也可以被加入其中。
阿萨多
阿萨多(Asado uruguayo)是流行于乌拉圭的烤肉,通常由牛肉、猪肉、鸡肉、腊肠和羊肠子组成,所有这些都是用明火或烤架(称为 parrilla)烹制的。 通常,红酒和沙拉等配菜会搭配主肉一起食用。食物由一位被称为asador的厨师所准备(又被称为parrillero)在非正式和轻松的环境中,通常以集体的方式烹调阿萨多。
查贾
查贾(Chajá)是乌拉圭美食中的典型甜点。它由奥兰多·卡斯特利亚诺(Orlando Castellano)于1927年4月27日在派桑杜市的Confitería Las Familias创建。最初,它是作为一种半工业化糕点而诞生的,并且被出口到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美国。
阿尔法霍尔
阿尔法霍尔(Alfajor)是一种传统的糖果,通常由面粉、蜂蜜和坚果制成。经典的阿尔法霍尔在穆斯林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时期传入,它呈小圆柱形状,可以单独销售或装在盒子中出售,盒子里包含几个阿尔法霍尔。
习俗
综述
传统节日
乌拉圭狂欢节历时40天,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狂欢节。乌拉圭狂欢节正在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节。乌拉圭狂欢节的经济收入可同乌拉圭最普及的足球运动门票收入相媲美。乌拉圭狂欢节是从上世纪流传下来的民间娱乐活动,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该节日以欧洲游行风格进行,同时融入了在殖民时期由奴隶带来的邦图和安哥拉本圭拉文化元素。乌拉圭狂欢节的主要亮点包括两个色彩缤纷的游行,分别是“狂欢节游行”(Desfile de Carnaval)和“召唤游行”(Desfile de Llamadas,即candombe召唤游行)。在节日中,欧洲的角色(皮埃罗、哈里奎因和科伦比娜)与非洲的祖先元素(老母亲或Mama Vieja、医药师或Gramillero以及魔术师或Escobero)融合在一起。
民族服饰
乌拉圭居民多为西班牙、意大利后裔,服饰风俗受到欧洲影响。男士正式场合均着西装、打领带,日常服装则较随便。妇女也是多着欧式服装,以随意、舒适为要,注重个性化,不太喜欢赶时髦。当地黑人和印第安人多留短发,穿着简单,有的男子上身围一块大布,下边穿短裤,而女子则在头上扎深色或花色头巾,喜欢把头发盘起来。
乌拉圭的科烈达镇人有个独特的生活习俗。他们把戴帽子列为是未婚女子的专有权力。女子一旦结婚,便不能继续戴帽子。若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戴,也只能戴有色的帽子。乌拉圭人偏爱茉莉花和桃红色的山楂花,认为这些花类给人们增添了美好,带来了新鲜的生活气息。
传统忌讳
在乌拉圭文化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忌讳和信仰。例如,“13”这个数字和“星期五”这个日子常被认为会带来不幸或灾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尽量避免与这些有关。此外,乌拉圭人通常不喜欢讨论政治话题。在颜色的选择上,他们倾向于回避青色,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颜色可能象征着黑暗的来临,给人带来压抑或不祥的感觉。在饮食习惯方面,乌拉圭人也有自己的禁忌,他们通常不会选择食用外形怪异的海产品或是两栖动物的肉类。
文学
乌拉圭文学艺术的传统是在19世纪第一次中东战争和解放运动时期形成的。乌拉圭独立初期先后出现过何塞·伊达尔戈·巴尔多罗梅(José Hidalgo Bartolomé)(1788-1822), 弗朗西斯科·阿古宁·费格罗阿(Francisco Agunin Figueroa)(1790-1862)、阿多尔弗·贝罗(Adolfo Berro)(1819-1841)等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充满爱国主义感情,激励乌拉圭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19世纪后半叶乌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加强。
在诗歌方面,女诗人德尔米拉·阿古斯蒂妮的抒情诗让乌拉圭获得了“拉丁美洲妇女诗歌的故乡”的美誉。胡安·索里亚·德圣马丁被誉为“乌拉圭民族诗人”,他的叙事长诗《塔瓦雷》哀悼了美洲原住民消亡的命运,并表现了其反抗殖民者的英勇斗争。女诗人胡安娜·德伊瓦武鲁是拉美著名的女诗人,也是拉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在1959年获得乌拉圭国家文学奖。
在小说和散文方面,何塞· 恩里克· 罗多首创了反对美国物欲主义、坚持拉美精神的思想,对当时的拉美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作《爱丽儿》被誉为“拉美知识分子的圣经”。胡安·奥内蒂是拉丁美洲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也是拉美爆炸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擅长将魔幻与现实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1980年获得西班牙语最高文学奖塞万提斯奖。马里奥·贝内德蒂是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其代表作《休战》享有国际声誉。
戏剧
乌拉圭戏剧在拉美很受欢迎,有很多剧团和剧院。索利斯剧院是乌拉圭代表性的剧院,是首都最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后来变成了国家喜剧院。除了剧院,乌拉圭还有很多家影院。弗洛伦西奥·桑切斯是南美最伟大的剧作家,也是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拉丁美洲的亨利克·易卜生”,他的戏剧作品以反应社会现实为主,至今仍在乌拉圭上演。其中,《我的孩子们》引起乌拉圭社会的强烈震动,甚至推动了很多关于社会问题的国家立法改革。
音乐与舞蹈
乌拉圭与阿根廷的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都源于高乔文化,他们喜欢跳探戈、华尔兹,也欣赏坎东贝和米隆加舞,他们喜欢民谣,也喜爱摇滚、爵士和流行歌曲。乌拉圭的民间音乐以其历史为基础,来自西班牙音乐、非洲奴隶的非洲音乐和查鲁阿人的音乐。这给民间音乐带来了惊人的组合。乌拉圭的民间音乐与阿根廷紧密相连。大多数人口居住在蒙得维的亚(首都)及其周边地区,蒙得维的亚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姐妹城市,位于普拉塔河对面。探戈是乌拉圭最著名的民间音乐之一,与阿根廷探戈略有不同。
探戈
探戈(Tango)诞生于拉普拉塔河盆地,分为乌拉圭探戈和阿根廷探戈两大传统,其中乌拉圭探戈起源于蒙得维的亚,可能是乌拉圭最著名的民俗音乐类型。探戈艺术以富于情感张力而闻名,音乐通常使用2/4或4/4节拍,使用吉他演奏或用小提琴、钢琴 、长笛、低音提琴、手风琴等乐器合奏。著名的探戈音乐作品有1916年在乌拉圭创作的《La Cumparsita》等。2009年,在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非物质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了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的申请,正式确认探戈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坎东贝
坎东贝舞(Payada)起源于非洲,如今已成为乌拉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坎东贝舞在乌拉圭的传播与非洲黑奴和本国音乐新元素有关。现今的乌拉圭坎东贝舞在保留了部分非洲舞蹈特色的同时,融入了许多乌拉圭元素。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乌拉圭坎东贝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坎东贝舞的最高殿堂,蒙得维的亚每年二月份举行“召唤节”,这是乌拉圭狂欢节的一部分,也是乌拉圭特有的民族庆祝活动。这个节日不仅展示了坎东贝舞的魅力,还有演员们表演的坎东贝街舞。坎东贝街舞是又一种融入乌拉圭元素的非洲舞蹈,伴随着单面鼓、钢琴等乐器的伴奏,人们身着非洲传统服装在街头起舞,形成了乌拉圭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每逢周末,蒙得维的亚各个区都可以看到坎东贝舞团体在街头表演,当地居民也会加入到舞者的队伍中,享受快乐的周末时光。
电影
在电影方面,政府鼓励电影事业发展,将每年的11月4日定为国家电影日。乌拉圭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诞生于1898年的纪录片。1923年拍摄的《岸上的灵魂》是乌拉圭的第一部故事片。1929年,《金色溪谷小英雄》上映并获得了较高的票房。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后,乌拉圭电影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2003年《威士忌》在戛纳电影节获奖,2005年《噪音》获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最佳观众奖。
绘画
胡安·马努埃尔·勃拉奈斯被视为乌拉圭绘画艺术的开山鼻祖,他擅长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画作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是乌拉圭首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现实主义画家,被誉为19世纪伊比利亚美洲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三位画家之一。佩德罗·费加里的作品主要表现殖民地时期乌拉圭人、特别是高乔人和黑人的日常生活,他在乌拉圭后抽象派画家中是首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画家。华金·托雷斯·加西亚是乌拉圭抽象派艺术的代表之一,创建了宇宙结构主义流派。他于1929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抽象艺术杂志《方圆》,杂志最初在巴黎和瑟蓬创办并发行,后来又在乌拉圭发行了西班牙语版本,将当时世界上流行的新造型主义、结构主义、立体主义等抽象艺术介绍到乌拉圭,对乌拉圭的绘画以及建筑和雕塑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雕塑方面,卡洛斯·派斯· 比拉罗的“人民之家”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白色尖顶建筑,被誉为“可居住的雕塑”,是乌拉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国家象征
国旗
由于乌拉圭和阿根廷在历史上曾同属于一个国家,两国的国旗都有蓝白色条纹和“五月的太阳”,彼此看起来很像。但乌拉圭的国旗也曾有过其它颜色,在独立战争时期,乌拉圭的国旗上有红、白、蓝三种颜色。1828年12月16日,华金·苏亚雷斯总统设计的国旗被宣布启用。它的上面有17条平行且等宽的蓝白相间的条纹,左上角的位置划分成一块白色区域,区域内有一个象征着国家独立的“五月的太阳”,太阳中央有一张人的脸谱,四周有16条光芒,其中8条光芒是直的,8条光芒是波状的。1830年6月12日,蓝白相间的条纹被缩减为9条,其中白色5条,蓝色4条。九道宽条代表当时组成共和国的九个政治区域;太阳放射八道直线和八道波状光芒,它象征国家的独立。
除了国旗,乌拉圭的官方旗帜还有东岸33勇士旗和阿蒂加斯旗,它是唯一以三面旗帜为官方旗帜的国家,政府大楼上必须同时悬挂三种旗帜。阿蒂加斯旗同国旗一样,是长宽比为3:2的长方形。它由两蓝一白三条横纹,以及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红色斜条纹组成,以第一次中东战争之父何塞·阿蒂加斯的名字命名,用以致敬这位民族英雄。东岸33勇士旗有红、白、蓝三色横纹,蓝色代表伟大、白色代表国家、红色代表鲜血,中央写着一行字“不自由毋宁死”,该旗帜是为了纪念独立战争时期的33位东岸勇士。
国徽
乌拉圭的国徽呈椭圆形,椭圆的下方和两侧用橄榄枝和月桂枝作装饰,椭圆的上方半露出“五月的太阳”。椭圆内划分为四个区域,左上角的天平象征着争议,右上角是多岩石要塞象征着首都蒙得维的亚,左下角的骏马象征着自由,右下角的牛象征着财富和畜牧业。
国歌
《乌拉圭国歌》
歌词大意:“不是祖国,就是坟墓;不自由就光荣地死!”每颗心都这样庄严宣誓,决心去完成崇高的事。自由,自由,这呼声使我们祖国得救。我们热血涌上心头,雄赳赳投入战斗。荣誉是应得的神圣礼物,让暴君吓得发抖!高呼自由在战斗的时候,临死时还是要喊自由!高呼自由在战斗的时候,自由,还是自由!又一次自由!
乌拉圭国歌的作词者弗朗西斯科·阿库尼亚·德菲格罗亚(Francisco Acuña de Figueroa)、以及国歌的谱曲者弗朗西斯科·何塞·德巴利(Francisco José Deballi)和费尔南多·基哈诺(Fernando Quijano),都是独立战争时期的爱国者。整首歌热情昂扬,展现了乌拉圭人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后来贝诺内·卡尔卡贝克恰(Benone Calcavecchia)和赫拉尔多·格拉索(Gerardo Grasso)也对国歌进行了音乐配器方面的补充。
风景名胜
综述
乌拉圭的旅游业发达,政府也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智利等周边国家,以及美国和欧盟等地。其中,蒙得维的亚和埃斯特角等地是乌拉圭主要的旅游胜地。每年来自国外的游客数量都接近或超过了乌全国的人口。2017年来乌旅游的游客超过了400万,旅游收入达23亿美元,占全国GDP总量的7.5%。旅游从业人员达11.3万人。
主要景点
独立广场
独立广场(Independence Square)位于新城区和旧城区交接之处,城市之门的一侧坐落着乌拉圭全国最主要的广场,即独立广场,它也是蒙得维的亚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825年,乌拉圭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就在距离蒙得维的亚城中心不远的地方,广场上的33棵棕榈象征着乌拉圭33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独立之父”阿蒂加斯的雕像和陵墓就位于独立广场的中央;广场西侧的城堡之门则是当年为抵御西班牙侵略而修建的军事堡垒;广场南面是行政楼和埃斯特维斯宫;东部是萨尔沃宫。在一些爱国的倡议下,1837年,乌拉圭诞生了设计独立广场的思想,其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共和国的首都,广场的一侧是城市之门,意味着共和国之都从那里开始。独立广场是乌拉圭引以为傲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乌拉圭之父阿蒂加斯跨着战马,腰挂战刀的铜像,铜像高17米,重30吨。生于1764年的阿蒂加斯,一生戎马倥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了乌拉圭的独立解放事业。1850年逝世后,他被人民尊称为“独立之父”,他的遗体就安葬在铜像下的墓地。
皮特米里奥城堡
位于兰布拉大道上的皮特米里奥城堡(Castle of piemilio),是幢含有中世纪色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的历史建筑,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颇有魔幻色彩。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位于卡莱塔斯角海滩,是一座反战反清洗的艺术品,被誉为“拉丁美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普拉多公园
普拉多公园(Prado Park)位于蒙得维的亚的北部,其中的玫瑰园里种植着300余种玫瑰,被称为“情侣花园”。普拉多酒店在100多年前是贵族们享乐的地方,现在很多新婚夫妇会选择去那里度过蜜月期。园中有驿车纪念雕像和乌拉圭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弗鲁克图奥索·里维拉的雕像。此外,还有陈列着知名艺术作品的画家胡安·曼努埃尔·布拉内斯的个人专题博物馆。
人民之家
人民之家(People's House)是埃斯特角有名的景点,它通体雪白、建筑风格荒诞,又被称为“白房子”。这座建筑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它的创造过程没有图纸,全凭作为建筑设计师的艺术家卡洛斯·帕耶斯·毕拉罗随性发挥,建筑线条波浪起伏,没有一条线是直线。这幢房子是卡洛斯·帕耶斯·毕拉罗的故居,这里也曾接待过很多文艺界的名人。
埃斯特角海滩
埃斯特角灯塔从1860年起就伫立在海边,它守望着大西洋,对面就是埃斯特角城(Puntadeleste)最主要的天主教堂坎德拉利亚圣母教堂。2000年的时候,这座灯塔被印在了邮票上。埃斯特角有平缓而柔软的海滩,布拉瓦海滩和曼萨海滩都很有名。其中,布拉瓦海滩上有一座手指状的雕塑,它由智利艺术家马里奥·伊拉雷扎巴尔设计,于1982年完工,名为“溺水者纪念碑”,用以纪念被大海夺去生命的遇难者。
世界遗产
弗赖本托斯
弗赖本托斯(Fray Bentos)是乌拉圭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是乌拉圭河上最大的港口,那里曾有英国和德国的两家大型肉制品加工厂,随着大萧条,肉制品加工业逐渐走向衰落,它们成了两个废弃的工厂。20世纪70年代,乌拉圭政府将两个废弃的工业厂区定为国家历史地标。2015年7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科洛尼亚德萨克拉门托市的历史街区
科洛尼亚德萨克拉门托的历史街区(Historic Quarter of the City of Colonia del Sacramento),是乌拉圭及拉普拉塔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位于蒙得维的亚以西160千米,就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对岸。它三面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军事要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殖民时期曾是各国争抢的对象。它曾先后被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巴西和阿根廷也曾为了争夺它而展开“西斯布拉丁之战”。1924年,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几经战乱、历史悠久的街区融合了葡萄牙、西班牙和后殖民风格,街区内的著名景点有圣弗兰西斯科修道院、西班牙—乌拉圭历史博物馆、圣礼教堂、斗牛场,以及特雷莎要塞和圣米格尔要塞等,在1995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