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腺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是指动物体分泌消化液的腺体。
在脊椎动物中可分两类:①壁内腺。分布于消化管壁的粘膜或粘膜下层。分泌物可直接排入消化管腔内。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②壁外腺。较大,位于消化管壁外,并有导管开口于消化管腔内。腺体外有结缔组织被膜,并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腺体分为若干叶和小叶。腺体由分泌部和排泄部组成。如大唾液腺和胰、肝等是独立的器官。各种消化腺的分泌物和酶都不同,经协同作用,可将食物分解为各种小分子,以便于机体吸收和利用。在无脊椎动物中主要是壁内消化腺,因物种而异,并仅见于中肠。如河蚌仅有肝、墨鱼目还有胰,昆虫有唾液腺。家蚕的丝腺亦为唾液腺。
简介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是消化器官中具有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及其他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过程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前者由唾液腺、肝、胰组成,后者含胃腺、肠腺等。
消化腺介绍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
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控制,平时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肠腺
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等。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所有消化腺均由消化管粘膜上皮向粘膜内凹陷形成。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壁内,为管内腺。唾液腺、肝和胰则移位于消化管之外,为管外腺,其分泌物均通过导管排入消化管腔内。此外,在大部分胃肠的粘膜表面,存在着相当多的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人每天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L。消化液(digestive/juice)主要由消化酶、电解质和水组成。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是:①改变消化腔内的pH,适应消化酶活性的需要;②分解复杂的食物成份为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③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有利于吸收;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过程是主动活动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①腺细胞从其周围的血液中摄取原料;②在腺细胞内合成分泌物并贮存起来;③当腺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则将分泌物排出。消化液的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过程、胃液中盐酸的分泌过程(见后文)均是这种主动活动过程。整个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来自腺细胞内的atp。
各级消化腺
唾液腺
人有三对唾液腺,一对为腮腺,埋于两耳前下方的颊部组织中,开口于口腔内颊黏膜上;一对为颌下腺,位于下颅骨的内面黏膜以下的结缔组织中;另一对为舌下腺,位于口腔底部黏膜深处。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能湿润口腔,稀释食物;唾液中有麦芽糖酶,能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很有限的。
肝脏和胆囊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方,小部分在左上方,紧贴在膈肌下面。肝脏的表面覆有被膜,其结缔组织伸人肝实质内将肝分成许多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肝小叶呈多面棱柱体。成人的肝脏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排人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胆小管内,经小叶间胆管流入左右肝管、肝总管,再经胆总管流人十二指肠。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在非消化期,生成的胆汁转入胆囊管,流人胆囊内贮存,当消化时,胆囊收缩,胆汁流人十二指肠。
胆汁是黏稠而味苦的液体。人的胆汁呈金黄色,胆囊内胆汁因浓缩而色变深。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约0.8—1L。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盐、胆红素等。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通过胆盐的作用而实现的,它可以激活胰脂肪酶,可以和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以乳化脂肪,使脂肪变成微滴,大大地增加了与酶接触的面积,便于脂肪分解或直接被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肝脏与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1)肝脏对体液的调节作用
食物消化吸收后,小肠壁上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单糖和氨基酸。这些血液汇总后先通过成门静脉进入肝脏。另一方面肝脏又有肝动脉供应含02的血液。门静脉和肝动脉人肝之后分支而成毛细血管网(血窦),然后又集合而成肝静脉,肝静脉再和大静脉相连,而人心脏。在这个毛细血管网中,进行了物质交换,就是在这一交换物质的过程中,肝脏发挥了它的调节作用。
①对糖类代谢的调节 人的正常血糖含量约为血浆总量的0.08%-0.14%,饭后,从门静脉流人肝脏的血液含葡萄糖的量可高达0.14%,此时肝脏把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而储存于肝细胞中,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如果食量过大,葡萄糖摄人量过多,超过了全身的需要量,也超过了肝脏的储存能力,肝脏就将超量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由血液运到各处脂肪组织中储存。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吃饭,“腹内空空”,门静脉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此时,肝中糖原就水解成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恢复正常。肝脏对于糖代谢的调节是很复杂的,有多种激素参与。
③对氨基酸代谢病的调节 肝脏能将血液中的氨基酸保留下来,然后逐渐地再释放到血液中,由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用以合成各种酶、激素以及新的蛋白质等。肝脏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及脱氨的器官。氨基酸只有脱氨之后才能转化为葡萄糖,然后转化成糖原或淀粉储存于细胞中,或作为能源而进入三羧酸循环。
(2)肝脏有合成多种蛋白质及其他物质的功能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如合成血浆蛋白(清蛋白、白蛋白以及某些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及多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而且也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是产生红细胞的器官。
(3)肝脏储存有多种营养物质
(4)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在机体的分解代谢产物中有些具有一定的毒性,来自体外的药物和毒物也会进入血液。这些有毒物质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在肝内各种酶类的作用下,经过氧化分解或与其他物质结合等方式进行处理,变成无毒、毒性较小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排出体外。肝脏又是人体合成尿素的器官,蛋白质代谢中产生的有毒性的氨,在肝内变成无毒性的尿素,然后通过肾排出体外。
(5)吞噬功能
肝脏有吞噬、防御作用。肝脏中有吞噬细胞,衰老的红细胞被这种吞噬细胞所吞食。肝血窦壁有枯否氏星形细胞,能吞噬、消化经消化管吸收的微生物、异物等有害物质。
此外,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产热器官,人体在安静时所产生的热量,约有1/3来自肝脏。
胰腺
胰为一带状腺体,在胃的后方,重约65—75g,可分头、体、尾三部。胰有许多分泌胰液的腺泡。腺泡的导管汇成一条贯穿全腺体的胰管,经胰头穿出,与胆总管共同卉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液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正常,仍不能使食物完全消化。胰内除有分泌消化液的腺泡外,在腺泡之间尚有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组织,称胰岛。因此,胰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
胰的外分泌部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
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正常成人每日分泌1—2L。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胰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能分解脂肪为丙三醇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在碱性环境中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可把蛋白质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胰液中还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它能中和胃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于肠内消化酶的活动。
化学性消化
即为食物的化学分解。
唾液腺
胃腺
胃腺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胃液为无色酸性(pH 0.9—1.5)液体,含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等。盐酸由胃壁细胞所分泌,其主要作用为:激活胃蛋白酶原成胃蛋白酶,并为蛋白质分解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杀菌;促进促胰腺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促进铁、钙的吸收。胃蛋白酶原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合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然后被盐酸激活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主要作用是: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L-苯丙氨酸、酪氨酸的肽键分解蛋白质,主要产物为朊、。
肝脏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是—种含有胆盐、胆红素和胆固醇的混合液。其作用主要表现为胆盐的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防止胆固醇沉积。胆固醇沉积是形成胆石的原因之一。胆色素和胆固醇对消化没有什么作用。
胆盐是极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羟基,一端为亲脂的固醇类化合物,肠内的脂肪滴为胆盐分子所包围,胆盐分子的亲脂端和脂类分子结合,而亲水端则暴露在肠管内的水液中。这样就使各脂肪滴彼此隔离而不致融合成为大团,形成水溶性的小滴,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
胰腺
②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一样,这两种酶也不能把肽链水解为单个的氨基酸,只能切断某些特定氨基酸形成的肽键。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刚分泌出来时是没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小肠腺能分泌肠激活酶,胰蛋白酶原在小肠中遇肠激活酶即转化为胰蛋白酶,而胰糜蛋白酶原遇胰蛋白酶即被激活而成胰糜蛋白酶。
③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都只能切开肽链内部的键,不能切开肽链末端的键,这一类蛋白质酶统称为肽链内切酶。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能分别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和氨基末端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将氨基酸切下来,因而它们的作用是把蛋白质的肽链彻底水解为氨基酸。这两种酶称为肽链外切酶。
④脂肪酶:脂肪乳化后,经脂肪酶的作用,一部分分解成丙三醇和脂肪酸而为肠壁细胞所吸收。其余部分不被消化,或只有一两个脂肪酸脱落下来,而成二酸甘油或一酸甘油酯。消化产生的脂肪酸也是极性分子,它们也可与脂肪、—酸甘油酯和二酸甘油酯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小团粒。这些小团粒可以继续被消化,也可直接通过肠壁细胞的内吞作用(胞饮作用)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甘油和脂肪酸再结合而成脂肪,这些脂肪和直接进入细胞的脂肪进入肠管中的淋巴管(乳管)而被运走。甘油、脂肪酸和短链脂肪分子也可进入血管运走。
小肠腺
这是分散在小肠绒毛基部的消化腺,数量很多,能分泌消化蛋白质的酶和消化糖类的酶。胰液虽含有羧基肽酶,但小肠腺才是肽链外切酶的主要来源。此外,小肠腺还分泌多种其他肽链外切酶。如氨基肽酶,能从肽链的氨基一端把氨基酸依次切下来;肽酶,能将二肽水解成2个单氨基酸。
消化腺的吸收
消化产物经消化道黏膜上皮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过程称为吸收。
糖的吸收
蛋白质的吸收
脂肪的吸收
主要在十二指肠和近侧空肠中被吸收。脂类消化分解后的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受胆盐的作用,变为水溶物后才被吸收。中短链脂肪酸吸收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由门静脉人肝脏,长链脂肪酸与甘油一酯吸收后重新合成为血清甘油三酯形成乳糜微粒,出胞后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经胸导管人血液循环。故脂肪吸收以淋巴为主。脂溶性维生素也随脂肪一起被吸收。
无机盐的吸收
①钠的吸收:可顺着电化梯度通过扩散过程进入细胞,但Na+转运出黏膜细胞须通过Na+泵。钠转运过程中伴随水的转运。②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一般通过主动转运完成。酸性环境与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③铁的吸收:三价铁需还原为硫酸亚铁才吸收。维生素c、胃酸均促进铁吸收。
胆固醇的吸收
食物中酯化的胆固醇需经胆固醇酯酶和胰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才吸收。胆固醇和脂肪分解产物通过形成微胶粒在小肠上部被吸收,被吸收的胆固醇大部分在小肠黏膜上又重新酯化,最后转化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以简单扩散方式在小肠上部被吸收。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在回肠被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与脂肪以相同方式在小肠上部被吸收。